第213章:马周上任三把火(1 / 3)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2625 字 3个月前

将作监监正这个位置在如今也是争着抢着的位置。

因为将作监给李世民创造的财富实在是太多了,几乎是承担了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

只要是涉及到了财政,必然是一个肥差事。

高士廉在这個位置上坐了七年之久,如今终于是被人给弄下来了。

结果……大家还没挣了呢。

马周就坐上去了。

李世民这种独断专行,让很多人都是措手不及。

马周也是一样,任命下来的那一刻,多多少少有一些意外,却又感觉是在情理之中。

因为他在将作监作为高士廉的附属官员,也已经有七年了。

所以,高士廉离任之后,他成为将作监的监正,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马周在将作监七年,也早就发现了诸多问题:工程进度缓慢、质量参差不齐、有贪污腐败现象、资源浪费惊人……这些问题如同一道道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将作监的发展。

面对这些积弊,马周没有退缩,而是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整治。

这也是李世民当初留了一手。

在安排高士廉为将作监监正的同时,也把马周派过去了。

一来,马周是陈平安举荐的,算是有着举荐之情,两人共事,马周也能念及陈平安的举荐之情。

二来,马周这人直言敢谏、尽忠尽职、谦逊低调、淡泊名利,心性和陈平安差不多,也应该能够和陈平安相辅相成。

李世民觉得除了高士廉、马周之外,再也没有人能够适合将作监监正这个位置了。

正所谓,上任之后三把火,马周首先制定了严格的工程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明确了各级官员和工匠的职责与权限,规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

他亲自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定者绝不姑息,严惩不贷。

这一举措迅速在将作监内部树立了威信,使得原本松散无序的风气得到了显著改善。

这一做法,也得到了陈平安的全力支持。

别看他一直都是少监,在将作监这边也不管事儿,每天都是教课,又或者是和工匠们一起研究项目,进行发明创造,但是他在将作监的威望,一点儿也不必高士廉、马周少多少,甚至是能够和李世民相提并论。

毕竟,这是一个尊师重道的时代。

陈平安教授了他们多少手艺,如今还在教导他们数学相关知识呢!

这就是授业恩师!

再加上,不管什么时代,都是强者为尊。

陈平安在工匠一道上的水平,必然比将作监的工匠们高很多,当然,这个高,是意识高,至于实际上的上手操作,有一些工匠还是比陈平安强的。

但是意识上、学识上的高,那就是达者为师呀!

所以,陈平安支持马周的工作,也就给了马周在这将作监这边最大的靠山。

马周发现将作监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严重。

于是,他大胆进行机构改革,裁撤了冗余的部门和人员,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他还推行了绩效考核制度,鼓励官员和工匠积极工作、争创佳绩。

这个绩效考核也是在原本的绩效考核上进行了改善和完善,使得这个绩效考核更加的公平公正。

仅仅是这一点,其实也让将作监的大部分工匠都敬佩马周,也都愿意支持马周的管理了。

……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将作监宽敞的会议室中。

陈平安身着官服,端坐于主位之上,目光锐利而坚定。

他的对面,是将作监的监正马周,在这将作监为高士廉的副手七年之间,对机构内的种种情况了如指掌,却也深知改革的艰难。

“平阳郡王,”马周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今日相聚,为的是商讨如何有效裁撤那些冗余的部门和人员,让将作监的每一份力量都能用在刀刃上。”

陈平安闻言,微微点头,神色凝重。“所言极是,将作监近年来确实因机构庞大、人浮于事而效率低下。但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谨慎行事,以免激起不必要的风波。”

七年了。

将作监一直在不断扩张,也不断在优化,也不断在把一些项目分到其他地域,减少京师将作监的压力,也能够带动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

然而,任何一个这种掌握着权柄、钱财的部门,时间长了之后,肯定是会出现一些硕鼠的。

陈平安在这将作监七年,对于将作监自然是无比的熟悉。

这就相当于是他的第二个家呢!

马周恭敬地说道:“请平阳郡王详细说说,哪些部门最为冗余,哪些人员又确实无所作为?”

陈平安沉吟片刻,缓缓道来:“依我之见,首先是那些重复设置、职能交叉的部门,如材料采购与库存管理,两者本应相辅相成,却因部门壁垒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再者,便是那些长期占据职位,却鲜有贡献的官员和工匠,他们或因资历老而懈怠,或因能力不足而无所作为。”

马周边听边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好,我们可先从这些方面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