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4(1 / 2)

眸微闭,脑海里又想起了,那日挖河堤时,岸边福县、姚县百姓期盼的眼神即使隔着遮天的大雨,可还是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

可是他们知晓,此次两淮决口太大,河床的水位涨的太高,只能将一部分河水引到部分县城,经过大家的商讨,福县、姚县就在他们的选择内。

福县、姚县的百姓等着他们救,可是为了其他二十多个县,只能牺牲这两个县城,才能保住其他县城。

这事只能他们做主,等到奏折传到京城,让陛下做主,时间早就晚了。

但是若是开诚布公地给百姓说,百姓也不懂,恐怕会引起民变。

他们不想失去民心,也要完成赈灾堵决的任务。

最好的办法就是死几个人,让百姓知道,他们已经拼尽全力了,挖决口是没办法的事。

谢少虞清晰记得,振胆营千户那日低沉沙哑的声音。

“……兄弟们,你们的名字咱们兄弟都记下了,你们的父母以后就是我们的父母。”

然后那些士兵明知道跳下去就没命,还是一往无前地跳下去了。

仅仅因为被人记住名字就满足了。

人死了,百姓被感动,心甘情愿地让挖决口。

谢少虞不知道如何评价,只觉得可悲,不管是对他、还是对百姓。

同僚安慰他,让他不必介怀,毕竟没有比这在两全的法子了。

……

既能完成陛下的任务,又不失民心,仅仅是死几个人罢了。

若是决口堵不住,造成洪水泛滥,死的可就不止几个,可能是成千上万。

若是百姓有怨言,起了民变,死伤的士兵也不止十五名了……

……

谢少虞:……

可是……那些人却是当着他的面跳下去的。

后来李达大人告诉他,“天下有许多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许多迫不得已需要选择!”

他知道,他也懂,但是懂是一回事,接受又是一回事,自己能不能做到……

……

霍瑾瑜面无表情地听完事情经过,负手背对着他们。

谢少虞、李达同样不语,垂首盯着地面。

殿内一时变得针落可闻。

眼见正殿大厅中间的铜香炉檀香燃尽,只剩下点点火烬,看守香炉的内侍也不敢动作。

“好了,朕已经知晓,你们回去休息吧,过两日,朕再嘉奖你们。”霍瑾瑜深呼吸,转身含笑看着两人。

谢少虞、李达恭敬道:“多谢陛下!微臣告退!”

等谢少虞、李达走到内殿拐角时,看到霍瑾瑜仍然站在那里,似乎仰头看着头顶牌匾。

等到二人离开,韩植端着茶,送到她身边,关切道:“陛下,您还在生谢学士、李大人的气?”

霍瑾瑜抿了抿唇,接过茶,低头吹了吹,尝了一口,不知怎么的,这茶是热的,她喝的却比凉掉的苦茶还涩,“他们做的很好,最大程度降低水灾的损失,还安抚了民众。”

“那……”韩植还想继续问,余光扫到檀菱不赞成的目光,顿时闭上了嘴,眼珠子转了转,开口道:“陛下,刚才奴才给玻璃缸的红薯浇水时,居然看到它结果了,您不知道,它故意藏到角落里,仿佛害怕被咱们吃了是的。那拇指粗细,奴才还看不上呢。”

“结果了?”霍瑾瑜有些诧异,她三天前还看过,似乎没看到。

“您当时看的是南面,结果的在北面藏着呢。”韩植笑道。

霍瑾瑜见状,知道韩植故意哄她开心,不想泼冷水,走到偏殿,看了看放在角落的玻璃缸,此时正午的阳光正好透过窗户射到玻璃缸中,结果的那面已经被韩植挪转过来了。

霍瑾瑜就看到一根两指粗,三寸长的根茎挤在玻璃的一侧,嘴角勾起笑容,“结果了,就好了,就好了。”

檀菱道:“陛下,我看外面的大缸里的红薯肯定比这里的大。”

外面大缸的红薯叶子更大、更绿,明显比屋内的薯藤长得好。

霍瑾瑜点点头,以这个速度,九月份应该就成熟了。

看了生机勃勃的红薯藤后,霍瑾瑜的心情好了不少。

对于姚县、福县的事情,她又不能说谢少虞、李达他们干的不好,他们确实以最小代价解决了,稳定了局势。

福县、姚县的百姓可以指责他们,跳下去的十五名士兵家属有资格,甚至天底下任何一个百姓也可以骂他们,最没有资格谴责他们的就是自己了。

她自问,就是自己当时在现场,除非使出移山挪海的本事,为了局势、为了稳定民心,多半也是要这样做。

霍瑾瑜声音低沉,“韩植,我记得李达有咳疾?”

韩植点头:“是的陛下,老人家也就那些病,听说李大人腰也不好,每逢下雨时,全身都痛。”

霍瑾瑜:“你去朕的私库选些治肺病还有风湿的名贵药材,还有,请一名御医给他诊断一下病情,年纪大了,更要勤看病。”

“奴才遵命。”韩植恭敬道,不过他没有立刻走,猜测陛下应该还有其他吩咐。

霍瑾瑜又想了想,“听宋致说,谢少虞喜欢下棋,你将去年藩王送上来的那份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