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2 / 3)

“十万之军,东西奔赴,边境无一日之娱,农夫废业,民有饥色。”

说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撤退迁徙了西县一千多户人家,那时候人口迁徙可不像现代扶贫迁徙,给地给房给补贴,那年代迁徙路上是会死人的。

当然,三国的三家乌鸦不嫌野猪黑,曹操和孙权也没少干人口掠夺的事情,伍爱华一并收集了资料,打算给当时被迫迁徙甚至可能因此饥病冻累而亡的百姓打个预防针。迁徙过程中老弱病幼的生病、死亡,固定资产被迫留在当地,耕种到一半的土地无法收获,食物不足忍饥挨饿,人在异乡水土不服,这些可能都不在三国统治者们的考虑范畴,但是是伍爱华的考虑范围。

难道西县、狄道、河关、临洮百姓就应该去蜀中?巴东、巴西、汉中、武都百姓就应该入关中?荆州、

皖城、弋阳、江夏百姓就应该进江东?()

蝶?晫?????

?想看尔徽的《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如果让现代人去做始皇陵的傜役、去应汉武帝的兵役,有几个人愿意?

伍爱华还是那个伍爱华,一直以来就看不惯所有的封建王朝统治阶层,你的功绩我都承认,大汉忠臣、优秀的统治者、有管理手段,伍爱华都做了准备,也确实会夸奖一下,但谁规定有功绩就不能说当时民众因为你受苦了?严刑峻法不代表不是良政,严刑峻法的秦朝大部分底层百姓生活应该都好过其他六个国家的底层百姓,但是百姓就全都乐意了?

现代人有事没事想起来一些伤害自己利益的立法都要骂几句,当时的律法就不会影响百姓的利益?伍爱华可不相信。

然而,因为自己习惯性地嘴了句明堡宗,伍爱华只能咽下苦果,哗众取宠,本来还打算先吸引眼球,顶着被骂把原本的提纲说出来,但是伍爱华也没想到真有人要人肉,害怕人去学校闹事反而引起高维注意,下意识认怂改了口风。

原本的伍爱华:诸葛亮是个忠臣良相,当时严刑峻法不一定不是良法,但是蜀中百姓为了他们这些统治者的理想抱负忠君报国背负了很多。

引战的伍爱华:一定是因为刑罚太严格,不满的百姓都不敢说话了!所以才没人说诸葛亮不好!

认怂的伍爱华:史官记载有偏颇很正常啊!不信你看司马迁?!

于是,别人最多轻伤只有司马迁重伤的世界成就达成了。

刘禅听到伍爱华的话,特别不忿:“这兔贼竟然如此污蔑相父!”

诸葛亮本人并不在乎伍爱华的评价,毕竟平时曹魏和孙吴文人骂得比伍爱华厉害多了,诸葛亮只是在琢磨:“这个挥泪斩那谁,那谁有可能是哪位文臣武将?”

既然挥泪,说明对方肯定有能力有忠心,自己大概率是为了某些目的不得不斩。

诸葛亮想要避免这件事情的发生。

至于说百姓不满严刑峻法?诸葛亮自认为自己做的不比曹操孙权差,百姓对蜀汉也算拥戴,自然不会担忧。

三国是个比烂的时代,曹操、刘备、孙权的政权正是因为没那么烂,所以才有那么多人追随,但要是把他们拉来和后世对比,从主公到大臣,只要坚持住功过不能相抵的法治理念,没几个可以不挂路灯。

都说屁股决定脑袋,非自然管理部门虽然有司马迁、诸葛亮的粉丝,但是都在担忧:“可是就算扯到司马迁,弹幕也不会放过主播说诸葛亮这事吧?毕竟司马迁偏心是公认的事实啊。”

边上的顾问摇头:“不会,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司马迁不满卫霍故意写差并且吹捧了李广是事实,但是古人是真的有支持司马迁看不起卫霍外戚上位的,而且人数不少,弹幕肯定能吵起来,甚至吵得会比诸葛亮还厉害。”

“毕竟绝大部分古人和大部分现代人都很追捧诸葛亮,不追捧的也是辩证看待不会认同刚刚小伍引战的话,所以大家只会有志一同骂她,但是古人追捧李广贬低卫霍的可

() 不在少数,更别说唐朝皇帝可是认了李广当祖宗,唐人能看着李广被骂?一起骂人的热度怎么比得过对骂的热度?”

专家想着,直播间马上就要热闹起来了。

伍爱华也是这么想的。

这么说的时候,伍爱华已经想好下播之后自己的检讨要怎么写了,毕竟后来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弥补自己嘴巴跑火车提了明朝。

弹幕果然如同伍爱华估计的那样吵起来了。

因为诸葛丞相之事,骂主播变成了直播间的正确,所以古人也没过多注意,看她追捧卫霍骂李广司马迁,立马有人骂了出来。

【卫霍本身就是谄媚帝王获取权力】

【李广本就爱护士兵,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呵呵,是不是还要吹一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看到这句话,王维撸起袖子,打算加入战斗。

这时候天幕上已经有人反驳了:【明明是因为汉武帝偏心小舅子,让李广等老将干苦力活,把容易出功劳的路线和最优秀的士兵都给了卫青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