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3 / 4)

吟接下上门生意:“我定会好好办这一场宴席,不辜负夫人的推荐之意。”

宓凤娘喜滋滋看着一腿火熏、两罐子南北酱菜、二十斤白面并一坛子酒这些东西,心烧得闲不住,

拿了一张干净抹布把酱菜坛子和酒坛子擦得干干净净,能照见人影:“还是盏儿看得长远,当初你买东西我还嫌你买得多,如今看人家送来的回礼,这一笔眼看是净赚了。”

一边又核算拿出去卖能赚多少钱。

叶盏哭笑不得:“娘,送人家礼又不是存了要赚人家回礼的心思,不然那成什么了?”

她拿出纸笔开始登记:“以后我们家的生意会越做越大,邻居客人之间总会赠送些礼物,不如现在就学会分门别类登记造册,以后也方便统筹。”

“好。”宓凤娘这回看女儿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一边畅想:“不知长公主府会送来什么回礼?”

她等啊等,但长公主一直没送来回礼,叶盏便安慰她:“长公主一年不知要见多少人,门子一天不知要收多少人巴结送来的礼,一时疏忽我们也正常。”

“那么多巴结的人送礼,长公主不扔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挨个回礼?”

“回礼的两户人家门第比长公主府低许多,一个陶家大夫人感念我帮她解决了切身难题,一位杜家是我从前的主家,老夫人又喜欢下面丫鬟报恩的事,所以他们门房才特意通禀上去的。”

宓凤娘想想也对,便放下这个执念。

那火腿被她从厨房搬运到了自家卧室,想想又送到儿子们住的地方去:“我们几个都是妇道人家,万一有人进门持刀抢劫,难免会被人家拿走

。”

金哥儿哭笑不得:“娘,您也不怕火熏上掉落的猪油点滴脏了我的销金衣裳?”

却拗不过亲娘,只能将火腿搬运回去,好生照料。

叶大富却还没回来,还在乡下料理田地,只打发了儿子回来,叶盏想想又叫大哥回去了一趟捎话,吩咐叶大富买些鱼苗投放于稻田中。

“鱼苗?稻田?”金哥儿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稻田里蓄着水,放些鲫鱼、鲤鱼这样的鱼苗,剩下便不用管,稻田里有飞落的小虫子,还有落下的稻花,足够鱼儿吃饱,等到稻田收割时,里面的水放干,鱼也肥了,正好捕捞来,送进城里来出售或者是自家来吃都极其美味。”叶盏回忆起前世稻花鱼,吩咐哥哥。

“倒有道理。”宓凤娘到底种过田,“至少能吃些水田里的虫,让稻苗长得好。”

“这法子不如告诉村里人,让他们都养鱼,到时候我来收购,买来在汴京城出售,也能多个进项,村里人也能多赚些钱。”

却被宓凤娘拦住:“先等半年,等我们的鱼丰收的时候不要瞒着村里人,让他们自己看见自然会自己去养鱼,胜过我们去说服。”

“要我们去劝说,一来他们不信,总觉得外人有坏心,二来,万一中间出个岔子,闹起来让我们家赔偿损失怎么是好?”

叶盏想想便也决定听娘的:她固然很了解致富经,但娘更了解人性。

总归这稻花鱼的法子到时候不藏私,让全村人都学会。只让他们晚半年赚钱罢了。

金哥儿便又带了些叶盏做的耐放的卤菜回村里给亲爹捎话,养殖稻花鱼。

再回来时捎了好消息:说稻花鱼已经全部放进了稻田,村里有人看见,有好奇的,也有跟着说风凉话的,但没有一家贸然跟着投放鱼苗。

他回来时还带了一筐子桑葚:“这是舅爷家给的。清晨特意去摘的,还带着露水呢。”

叶盏看着桑葚,便想做一道乌葚膏④。

先挑选几嘟哝紫到发乌的桑葚洗干净,破损、颜色不够浓的都进了玉姐儿的肚子。

晾干水分后加白糖梅子肉、紫苏叶不断捣碎,直到变成饼状,再用油纸包起来,放在外面让大太阳晒。

叶盏担心有虫子,又担心被猫儿抓了去,找娘要个竹箩筐扣一扣。

宓凤娘一指:“哪里要扣?那里有个狸猫巴巴儿等着呢。”

玉姐儿蹲在油纸包前,巴巴看着,恨不得透过油纸包看见里面的东西。

叶盏噗嗤一笑:“还是拿个箩筐好,万一玉姐儿一会又去盯旁的吃食。”

桑葚渐渐被太阳晒干了所有的水分,连油纸张收起来,叫做乌葚膏。

有些人家能将这个放足整整一年呢。遇上雨天乌葚膏会自己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变得湿润。

是保养的方子,最适合养颜、开胃、调节心情。

叶盏便将乌葚膏又收拾了几分,用齐整礼盒收拾好,给陶夫人、杜家又送了

一份。

宓凤娘想了想,还是给长公主府送了一份,不过这回不是给长公主,而是留言要给当初送了她红缨头绳的婢女。

长公主府还没给她回礼,倒是银哥儿的同僚等几乎街坊都送了回礼。

赵夫人又拿着一份笋肉馒头过来,赵小七去念书了,她就自己过来送。

宓凤娘感慨:“听说那书院管得很严格,学子们不让归家,你们膝下就那一个独子,哪里舍得?()”

疍???魎?鹿硤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