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1 / 1)

景州

冷冽的西北风吹得人心里发毛,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尘土味。

路边灾民队伍已经从城中排到了城外,他们身上穿着的是最破旧的棉布衣裳,一人捧着一个钵排队等着领粥,一个个饥肠辘辘,眼神迷茫而绝望。

这是由官府组织的施粥救济活动,一名身穿青色长袍,长得文质彬彬的青年男子站在粥棚里,看着眼前的场景,眼神中带着同情和怜悯。

“李大人,这天寒地冻的,您怎么亲自来了?有下官们在这里出不了什么乱子,您还是赶紧回去烤烤火吧。”

“龚司马,每日放给灾民的除了一日两碗稀粥可还有其他干粮?”李光义问道。

龚襄支支吾道,“这......大人有所不知啊,如今灾民数量日益增加,朝廷拨的赈灾钱粮根本就无法供应啊,接下来还有多少个日子要熬,咱们得省着点花,不然到了深冬,恐怕更艰难啊!这每日两碗粥便已是极限。"

但看着眼前这锅被谁稀释得不能再稀的粥,锅里都捞不出多少粒米,或者这根本不能称之为粥,而是米汤。想到这里,李光义眼神黯淡了许多,沉声问:“本官奉命来到景州后几日便统计过,景州如今人口八十三万,受灾民众约三十六万,朝廷拨下来的赈灾银钱有十万两白银外加十三万石粮食,粗略算来每十二人一日需一斗粮食,十三万石粮食够三十六万人吃将近两个月了,虽然不能完全饱腹,但也勉强能度过两月。”

龚襄见他竟算得如此清楚,不禁心里一惊,但面上还是笑吟吟的说道:"大人说得极是,只不过眼下才冬月,离开春还有三四个月呢,自然要紧着点。”

李光义拿起木勺往粥里一舀,随后递给龚襄看,“这粥太稀,若灾民每日只喝着两碗汤,怕是连冬都熬不过,从明日起,让人多放些米。"

龚襄闻言心头一震,连忙躬身应道:"下官遵旨。"

“大人,刺史大人那边说伊州和汉州派来的援军已经到达城门外了,要咱们赶紧回去呢。”府衙的衙役前来禀。

李光义将手中的木勺递给龚襄,随即便转身离开了粥棚。送走李光义,龚襄扔掉手中的勺子,不屑一顾的呸了一口。

景州城门外

刺史高渊、户部员外郎李光义和其他几个地方官皆等候在城门口,汉州和景州的援军不一会儿便到了,李光义瞧见举着汉州旗帜的军队列成两队,看起来足足有八百多人不止。

“想必两位就是户部员外郎李大人和景州刺史高大人吧?”领头的将领上前拱手行礼道,脸上挂着客套却又不失威严的笑容。

“本官正是景州刺史高渊!”

两人连忙迎上前,李光义作揖行礼道:"在下正是户部员外郎李光义,来者可是汉州刘骑尉?"

"汉州武骑尉刘仁愿,李大人、高有礼了。"刘仁愿抱拳回道。

"哈哈哈......刘骑尉客气,快请进城。"高渊客气道

高渊估摸着伊州派的援军还未到,因此想先将汉州军队迎进城,谁知身后远处却有人喊道,“大人且慢,此番一同抵达的可还有伊州军,大人也当一视同仁才对,如只看见了他们,单叫汉州军进城,却略过了我们伊州军,岂不是太过轻视于我等。"

听到这话,高渊和李光义齐刷刷的扭头望向后方。

忽然见一面伊州军的旗帜飘荡在上方,随后约摸着一百来人左右的援军整齐划一地从汉州军身后错开来站。说话的正是一个约摸十八九岁的少年,他挥舞着旗帜,笑得痞里痞气的。

“阁下是伊州派来的援军?”李光义似乎不太相信,先不说这一百多人能起到什么作用,光说这个小子一看就不靠谱,哪有半分领兵打仗的样子?

"呵呵,大人好眼力。不错,我们正是伊州军!"说话间少年已经骑马走到队伍的最前头。“在下伊州百夫长褚远野。”

李光义保持着客气的态度,“褚百夫,我等眼拙,还请恕罪,也请进城。”

褚远野闻言笑道:"大人客气了,我们此次的任务便是协助李大人治理灾民,之后有需要还请尽管吩咐。"

高渊微愣,顿时对伊州派来的这支军颇有不满,只觉得这伊州的这些官太不把他们放在眼里,随便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拉出来的一个卒就来敷衍他们了,因此不免对待的态度有些轻慢,“敢问褚百夫从军多久了?”

“至今也就半年有余。”褚远野坦然道。

“半年?”众人闻言俱是一惊。

“正是!”褚远野对此毫不避讳,的确,他们这一行人都是年初从上都押解到北境充军的囚犯,被分到火头营和军马场煮饭、喂马,战争紧张缺人时便被当做炮灰在前面挡刀挡剑,关键时刻被舍弃,逃的逃,死的死,如今只剩下一百来人,可这一百来人大多数曾都是流寇山匪和市井小民出身,算起来还真是没有几人有机会经过正规的训练和培养,更别提上战场立功了。也就是褚远野得闲时会拉着孟绛和郭咎两个兄弟偷偷训练,有时候被抓住就会被打个半死,不过还好几人命大,总归是扛了过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