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似懂非懂(1 / 2)

大唐第一国师 辞也 1042 字 3个月前

比如打铁用的大锤小锤等,还有铁毡,质量要求很高,这样又忙活了几天。

“许郎君,现今铁坊东西物什差不多都齐活了,接下来我等该造何物?”一日,柴铁匠向许天如此问道。

“柴工头你稍等,我去将宋良也叫过来,一起商讨一下。”

前几日,杨七的侄子张东来已离开了,现在只能依靠自己了。

工场里目前人员有限,管理工作稳定以后,这方面的事情也不是太多,宋良空暇时还参与工坊的生产活动,重心目前在木工坊那边。

他年纪轻轻,精力旺盛,若是只做管理,反而是一种浪费。人手有限,许天有意把他培养成管理和技术皆通的全面人才。

宋良一头大汗地过来了,看来刚才在干活。

“宋良,怎么搞的,一头汗。基本上学会掌握了技能就可以了,不要只顾得干活,心思不妨多想想生产中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这也是许天要求的,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要对工场的工艺十分了解才行,这跟后世工场管理者要下车间差不多。

“我晓得,只是适才做的太投入,木工活也挺有趣的,一干起来就忘乎所以了。”

办公室,几个人围坐。

“现在是想说一下下一步的生产安排,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目前逐渐走上正轨。

这些日子,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加工了不少新的生产工具,有铁坊的也有木工坊的,提高了工场的生产效率,作用很大。

这里先要感谢一下柴工头,木工坊好歹还有几个熟手师傅,目前铁坊才起步不久,工事只能主要依靠你一个人,比较辛苦。”许天当先说道。

‘这辛苦啥,做几个小东西而已,轻松地很,只能热热身。”老铁匠大大咧咧地说道。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些日子,经过我的观察,木工坊的加工工具已经比较齐备了,但是工具有些简陋,加工效率不是很高,这会影响以后我们的批量生产。

经过我的初步分析,至少有两个工序地生产效率还是有可以改进提高的地方。”

两个人一个是铁匠,一个是新手,对木工都不精通,只是听着。

许天接着说道,“木工加工的过程中有两个工序非常频繁,耗费了很多工时,一个是将大块原木料切锯成木板,一个是在木料上钊坑打孔打洞。

这两大工序耗时耗力不说,还需要操作人员技术非常好,当前只有三个熟手师傅能做。

新手学徒要熟练掌握这两个技能,我看至少需要几个月的练习,要想赶上老手,恐怕需要更久。”

“确实是如此,这些工序只能由熟手来做,新人做不了,而且很花时间耗费气力。”宋良点点头认同说道。

“所以呢,如果能加快这两道工序的速度,可以节省出大量时间,这样来同样的时间能做出更多的东西。至于怎么加快速度,光靠人加快手里的动作自然是行不通的。

人力有限,很容易疲劳,并且锯子和钊等工具都是利器,做的太快一不小心就容易受伤,因此只能依靠其他方法。我已想到了一个方法,这就是今天我们谈论的重点。”

许天一边说着,一边摊开一张早已准备好的图纸,上面有几副简略示意图。

“你们看,我画了几副图,先从第一幅图说起。“许天指着黑板。

“这个图是一个切片机械,上面这个部位是条形的锯片,我的想法是用机械驱动这个锯片上下来回移动,这样木工只需要控制木料的前进,最终就可以将木头切割成木片。

自己几乎不用出力。而锯片上下移动的动力来自于这个机械的传动。

由于切片需要的力道比较大,所以这个长摆杆最好需要两个人一起上下摇动。来这个道理你们可能明白?”许天指着图详细地解释了一下原理,就怕他们听不懂。

两个人看着图纸听了他的话,仍旧似懂非懂。

也能理解,这时代的人对机械方面的认识还模糊的很,建立在少的可怜的经验和直观认知上面,很多时候完全是感性认识。

“许郎说的道理我大约能听的懂,只是以往从无见过这种东西,新奇的很,就是不晓得是否当真可行。想要把木头锯开,需要的力道可不小。”柴铁匠说道。

他活了一辈子,虽然职业不是做木工,但多少也曾接触过,见多识广,但这机械却真是头一回见。

“我认为可行,只是不确定这切割的速度与当前木工坊切割木板的速度相比如何?”宋良说道。

“至于结果如何,就要靠实际做出来以后来对比证明了。我再说一下第二幅图,这个机械跟第一个机械差不多,略微有些不同。

这个是用来对木板进行切割加工的,为了方便木板在平台上移动,锯片部位这块稍微改造了一下。这个机械不需要那么大力道,只需要一个人提供动力就可以了。

下面看这第三幅图,这个是用来打孔钻洞的当然挖槽也可以,跟前不同的是,上面这里安装的一个钻头,这个应该只需要一个人操作就可以驱动了。”

这几个机械,有些关键部位的零部件,为了性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