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印刷(1 / 1)

三日后的清晨,天幕在众人期盼中缓缓重启,随着天幕亮起,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众人眼前,首先是古老的匠人细致雕刻木板的场景,每一刀每一划都显得那么精致而专注。

曹操眯起眼睛,似乎在用心感受那份匠人的执着与耐心。

孙权的目光紧锁在天幕上那生动展现的雕版印刷过程,每一帧画面都如同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他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轻抚着胡须,心中暗自思量:“我如何竟忽略了这等重要之事?雕版印刷,不仅是一项技艺的革新,更是文化传播的关键所在。在东吴,我们拥有丰富的文献与艺术作品,若能广泛应用此技术,定能极大地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保存,让东吴的文化瑰宝传遍四海。”

他转身对身旁的张昭说:“张大人,你我皆知,文化乃国之根本。我意欲在东吴大力推广雕版印刷术,不仅要印刷经典文献,还要制作各类实用书籍,让知识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提升民智,增强国力。”

张昭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点头赞同:“陛下高见,此举不仅能够弘扬东吴文化,还能激发民间学习之风,促进社会整体进步。我即刻安排,精选工匠,搜罗优质木材,务必使东吴的雕版印刷术达到一流水准。”

此时,天幕上的画面转换,活字印刷的过程缓缓展开,孙权的视线随之转移,他的思考也进一步深化:“活字印刷更为灵活高效,这个与雕版各有优劣,东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将迈出更大的步伐。”

他心中盘算着,东吴地处江南水乡,河网纵横交错,水路交通便利无比,如果能够将活字印刷的书籍通过便捷的水路运输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这对提升东吴的影响力、促进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助力。

想到这里,孙权的心情愈发激动起来。他深知文化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而活字印刷术则可以让知识和思想更广泛地传播,影响更多人的心灵。他相信,只要东吴积极推动活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必定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汇聚于此,共同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

同时,孙权也意识到,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活字印刷虽然具有优势,但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真正发挥其最大效能。此外,还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培养专业人才,确保活字印刷的质量和效率。

然而,面对这些困难,孙权并没有退缩。他坚信,只要东吴上下一心,全力以赴,就一定能够克服种种挑战,开创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文化新天地。

在孙权的内心深处,已经勾勒出了一幅宏伟蓝图——东吴将成为全国文化交流的中心,引领时代潮流,孕育出无数杰出的文人墨客。而这一切,都将从活字印刷术开始。

孙权的决心在心中坚定,他深知,要想在乱世中立足,除了武力的强盛,文化的繁荣同样不可或缺。

他决定,不仅要学习这项技术,还要鼓励创新,让东吴的文化在新的印刷技术推动下,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孙权的决心虽然坚定,但当他开始着手推广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术时,遇到了来自部分世家大族的阻力。这些世家长期掌控着知识与教育的传播,对于新技术的出现,他们或是出于保守,或是担心利益受损,纷纷表示反对与不配合。

一位年长的世家代表站了出来,他语气中带着几分傲慢与质疑:“陛下,雕版与活字印刷虽新奇,但传统手抄书籍,才是文化底蕴的体现。况且,此等技艺一旦普及,恐将动摇我们世家多年积累的学识权威,不利于文化传承。”

面对这样的质疑,孙权神色凝重,但他并未退缩,而是耐心地解释:“诸位大人所虑,我并非未曾想过。然而,文化之河,需不断有新的活水注入,方能生生不息。印刷术的推广,意在让知识如春风化雨,惠及更广泛的民众,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世家大族应当是文化的引领者,而非守旧者,我们应当共同推进文化的繁荣,而非将其束之高阁。”

话虽如此,世家的反对声并未立刻平息。有些家族暗中阻挠,不愿提供资金支持,或是故意拖延工匠的选拔与培训。孙权深知,要打破这种僵局,必须采取更为智慧和灵活的策略。

他决定,一方面,从皇家图书馆着手,先以皇室之力推动一批经典文献的印刷,用事实说话,让世人看到印刷术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秘密鼓励一些开明的士族参与,通过他们的成功案例,逐步消除世家的顾虑,形成示范效应。

同时,孙权还宣布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包括对积极参与印刷术推广的家族给予税收减免、荣誉表彰等,以此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他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的光芒定能照亮那些曾经的反对与不配合,让东吴在文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