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御驾回銮(十三)(1 / 2)

七贝勒加入,并没遏制京城局势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反而谣言四起。

“皇家阿哥为了侧福晋意图逼死发妻和嫡子……”

“宠妾灭妻乃皇家常态。”

“爱新觉罗氏非天命所选……”

原本这种流言不算什么,但皇宫走水了,偏偏走水的还是太和殿——寒风的呼啸中,太和殿西边的御膳房再度失火(明朝时期太和殿就起了三次火,康熙十八年也起过一次),北风助长了火势,烈焰顺着斜廊迅速蔓延到了太和殿。

太和殿又一次被焚毁,百姓们瞧着远处冒起高高浓烟,滚滚火光且浓且淡,配合城内各种谣言,不由地内心动摇。

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直呼“又起火了”。人们才想起来,太和殿已然经历了四次大火,这一次预示什么呢?

老八能跟胤禛争斗多年,蛰伏于老大之下收拢人心,其心智、手段自是不俗,当即就与宗人令共下三道诏令:

一,此次冬日起火乃反贼蓄意为之,九门提督、京兆尹、大理寺以及宗人府已经联合缉凶,大家无需惊慌。

二,今年冬日城外流民多,为了让大家平安过冬,每家每户可凭户籍前往知县府领取10斤木炭、一件冬衣、5斤肉、2两银。

三,简亲王府与反贼暗地勾结,意图颠覆朝政,屠戮京城,但凡检举反贼躲藏之所,查证无误则赏银百两,成功协助官府抓捕到反贼则赏银千两。

告示一出,整个京城都沸腾了,大家伙争前恐后地涌进衙门领赏,把之前的闲话抛诸脑后。

什么大明,什么皇家宠妾灭妻,跟咱们老百姓有啥关系,赶紧的,领钱去。

等真凭户籍领到银钱、大衣后,机灵点的就开始仔细回想,自家周边那家有没有突然间来投奔的亲戚?有没有长相凶煞的流民?有没有……

但凡有一点不对劲的地方,就大着胆子去京兆府报信儿。

百两银子啊,无本买卖,谁不想试试?

京兆尹都快忙晕了,一方面要配合八爷等,对城内百姓进行清点,追拿反贼与打算浑水摸鱼的混混们,一方面要派衙役、差人对百姓们五花八门的举报一一验证,腿早就不是自己的了。

好在,十二阿哥知晓他们不容易,推荐来了个能人——查弼纳。他跟城内不少大臣、勋贵关系不错,东拼西凑又给京兆府添了300跑腿的差人,帮忙查验、发放物资等,总算是应付过来了。

宜修借此机会,在七福晋儿子洗三这天,让七贝勒府的膳房准备足够份量的红鸡蛋,又选了十个胆大的小厮,以重赏激励他们,到处分发红鸡蛋。

大肆宣扬五贝勒府嫡子、七贝勒府嫡子降生的喜讯(五福晋一举得男),彻底冲淡了之前的流言蜚语。

又让守在七贝勒府的侍卫,给老八传话,之前自己在女眷中募捐了一大波银钱、粮食等,紧着他用。

老八得信后,暗叹:四嫂当真是解了他们燃眉之急——京城百姓何其多,家家都发银钱、木炭、肉,数量能少吗?

国库本来就不富裕,可眼下时局艰难,再难也得坚持,各王府、大臣家都贴了不少进去。

问题是京城封闭后,人心惶惶,谁也不敢保证会禁封多久,可不得给家里多留些粮草应急。

故而,银钱缺的口子还好找补,粮食、肉、木炭……宫里如今乱的很,能拿出的真不多,如今真真是有些捉襟见肘。

四嫂之前募捐的这些,当真是排上大用场了,当即就让十二去雍郡王府上支取。

一车又一车的粮草运出,大大安了京城内大臣、勋贵的心,有些事儿办起来就更利索了。

比如,深挖出隐藏在各处的蒙面贼人,打压意图趁乱犯案的流民,还有料理简亲王府没逃出的人——杭氏。

杭氏早在失去账本与信件后,就明白一切已然暴露,与江南的联络被切断后,立马就以自身为诱饵吸引各方势力——她老了,再跑能跑去哪儿?

唯有她还在,孙子、孙女才能逃出去,继续反清复明的大业,或是……活下去,不使皇明血脉断绝。

老了老了,容易追念往昔,济度、喇布,还有不孝的雅布……这些人在杭氏脑海中不停浮现,常年念佛的杭氏不由得长叹一口气。

几十年来收拢的人,织就的复国大网,被大清这些皇子联手给破了;

亲生骨肉一个个离去,所念所爱之人,都没了,独留下她;

一切布局都已经暴露,真真是坏到极点!

杭氏自顾自思索着,摇了摇头,她如今也不强求孙子孙女继续大业,只要他们活着,就算自个儿没白活这一场。

可惜,这一愿望注定落空。

她和京城众人都不知道,康熙的御驾,今早就到了京城外三十里地的皇庄上。

此刻,杭氏费尽心血救出来的当代简亲王雅尔江阿和暗地送走的孙女萨仁娜,就跪在他跟前。

康熙眯着眼打量,被暗卫秘密送出来的二人。

回想当年端敏出嫁后,曾回皇宫在皇玛嬷(孝庄)、皇额娘(太后)大闹一场,要求他彻查和硕简惠亲王(端敏亲弟弟,德塞)之死。但当初自己刚亲政没多久,宫里头孩子又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