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3(1 / 2)

事了。

张汤这些年都干了啥事,刘挽远在朔方或许未必清楚,长安城内的官员是相当清楚的。

不管是淮南王刘安的谋反案也罢,发现有人私通匈奴,售盐铁之事也罢,只要张汤接手查查的案子,没有一个是能逃过的。且张汤坚定一切依法处置,绝不能徇私舞弊,哪怕是刘彻求情,张汤都坚持请刘彻秉公执法。

故,如今朝堂之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张汤是一个执法森严,不讲情面的廷尉。

因此,王娡之死交由张汤来查查,确定接下来不会有别的不可控的事情发生?

比如,没有证据的事,在张汤的审问之下,或许会变得有了证据?

哪怕王娡的死本来没有任何问题,架不住他们想要陷害刘挽呢。

一但查出他们合起伙来给刘挽设下一个大局,只为让刘挽为此付出代价,请问接下来他们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动手的人慌了,可惜,来不及了。

刘挽直接请刘彻出面,将针对她一人的事,干脆变成针对外朝内宫有可能杀害王娡的人,接下来,该是张汤表演的时候了。

外头的事刘挽丢出去,理所当然的跟所有人一道守灵。

平阳长公主方才把金俗的嘴堵上,跪在一块时,平阳长公主道:“知道他们为何要你泼脏水?”

刘挽不加思索的道:“利益。”

第270章 甚幸

是的, 利益。

刘挽手里握着太多让人动心的利,他们凭本事斗不过刘挽怎么办?想方设法用上不了台面对付刘挽。比如困住刘挽,再一点一点的斩断刘挽的臂膀。

平阳长公主瞟过刘挽道:“我们可以联手。”

联手呢。

“姑姑放心,我能应付, 他们那点伎俩用不着我费心。况且, 他们冒头越是欢实的想对付我, 越好。”怎么会不好?刘挽背后靠的是刘彻, 刘彻一个当爹的人,哪怕未必尽为父的责任, 别忘了借此良机可以铲除异己。

大汉朝建国几十年, 说来有多少人家发扬光大, 不受朝廷管束?

但凡朝廷能够做到令行禁止, 怕是刘彻都不会想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事情来。

朝廷是朝廷,朝廷之外有多少的小朝廷,又有多少人不受制于大汉朝, 各自都有数。

刘彻以推恩令对付诸侯, 因诸侯是最大的出头鸟,但并不代表对付好了诸侯,大汉朝既无忧。

平阳长公主可以跟刘挽争权争利,然一但触及刘彻,那关系的将是整个大汉朝,平阳长公主自然得坚定不移的站在刘彻那一边。

但凡刘彻出了半点差池, 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包括平阳长公主。

谋杀太后的话, 有人张口既来, 那冲的何止是刘挽, 分明是刘彻。

“有用得上姑姑的时候,我定不会同姑姑客气,眼下确实没有那个必要。”刘挽须得将话挑明的说,外患起,能少一个敌人是好事。平阳长公主一再示好,她再不想让平阳长公主插手,也不得不摆正姿态。

无论刘挽是当真有法子自行解决问题,亦或者单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明面上刘挽给足平阳长公主面子,平阳长公主也是不能挑出毛病的。

刘挽急赶慢赶,自王娡薨逝的消息,送到朔方,刘挽再回来,过去都将近一个月,若非刘彻下令停灵七七四十九天,王娡怕是已然下葬。

说来若是在王娡下葬后再闹出王娡之死另有内情的事,怕是刘挽想推动事情闹大都不可能。修成子仲在城门前的一堵,有人盘算的是用舆论让刘挽陷入其中,饶是刘彻再想偏袒,没有证据证明刘挽的清白,刘挽必受天下非议。

要想操纵舆论,他们都挺擅长。

不巧,刘挽也擅长。

比起自证,刘挽必须是借题发挥。

没有证据证明刘挽杀害王娡,刘挽也不打算让人把注意力都放在她的身上,反而当机立断的把事情定论,王娡之死有蹊跷。至于为何有蹊跷,话不是刘挽说的,是修成子仲说的,谁要是有意见,问他去。

王娡尚未下葬,不管有多少问题,有一样可以确定,想查,尸体在总能查得出来。

刘挽的视线落在王娡的灵柩上,她现在比较想知道的是,王娡之死到底有没有问题。

问平阳长公主不成,卫子夫忙着宫中事务,连刘据都被交到卫长公主和刘嘉手里。

姐妹相互交换眼神之后,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郑重。

刘挽刚回来即出事,对方是来者不善。

刘挽将事情六大,让廷尉府卷进来,张汤最后能不能查出什么,谁也不敢保证。

修成君金俗和修成子仲都被刘彻交给张汤带下去了。私底下,趁平阳长公主、南宫长公主、隆虑长公主不在的那会儿,卫长公主道:“祖母故去时,我们都守在祖母的身边,祖母确实是寿终正寝。太医当时号过脉的。”

可不是嘛,谁能想到那么多人送走的王娡,竟然会在停灵一个月后闹出事。

刘挽所害?

刘挽为何要害王娡?

哪怕王娡待刘挽确实不算好,那能成为刘挽要杀的王娡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