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70(1 / 2)

挽,心知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解决掉所有的问题,她必须要学会放手,让他们各自去争斗。

人会在争斗的过程中慢慢的成长,会越来越强大,也会越发的明确自己要走的路。

种子很关键,但播下了种子,她可以加些肥料,也可以为他们打气,但她不能事事再揽在身上。

刘挽注意到手链上的变化,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链子越来越红了。

越发鲜艳的颜色,就像是最后将要爆发的行星,夺目令人不敢直视。

既然刘彻将科举事宜交给刘挽来办,刘挽须得将此事办好,第一场科举,纵然天下的读书人如今大部分要么是家族繁盛,深有根基之人,要么是家道中落,努力想要恢复家族的荣光,为此不懈努力的人。

无论是哪一样的人,刘挽都想尽所能的将这些人收为国用。

因此,先得定下科举考试的内容吧。

经书自不必说,得考。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不行吧。也得考。

经义珠算,这也得考吧。

等等等等,刘挽将一样一样须得让人参加必须要考的内容全都罗列出,一样一样的针对人们提出的异议给予反驳,有理有据,这下让一群本来担心刘挽未必真懂得太多的人都暗松一口气。

但凡只要刘挽心里有数,知晓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一切都好说。

先前刘彻已然悄悄的设下礼部,按刘挽给刘彻准备的三省六部的官制,礼部日常负责的内容之一,最让天下瞩目的莫不过是科举一事。

选拔人才是一国重中之重的大事。

想刘彻为了解决人才问题,早年以察举制,其目的不过是为了把民间各种各样有才之人网罗过来,为大汉所用。

初期确实为刘彻得来了不少的人才,如公孙弘,如主父偃,这些都是通过察举送到刘彻面前来的人。

而这些人用起来,刘彻很是以为顺手。

但是,伴随时间的流逝,相对有用的策略也慢慢的显露出问题所在,比如他们举荐的人,开始向有身份也有地位的人聚拢。

这一点,刘彻刚开始是没有发现的,指出来的人是刘挽。

刘彻突然惊出一身的冷汗,瞬间才反应过来,他认为不错的办法,不代表底下的人不会找到空子,找出一个对世族最有利的法子,再一次将他这个大汉的皇帝架空。

察举制是有弊端的,但那个时候的刘彻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只能试用着,何尝不是希望将来有一天有一个人能为他想出一个更好的法子。

别的人是指望不上,没有想到最终得是刘挽。

科举,科举,刘彻虽然将事情交给刘挽全权负责,也向刘挽提出他的要求,他要选的是人才,察举制的教训,刘挽必须要记牢,万万不能再让人钻了空子。

刘挽记住的啊!

针对科举制度,要知道她可是有几千年探索得出来相对完善的一个方针呢,想钻空子,这才刚开始,那些人怕是没有这样的本事。

刘挽迅速的将科举的一系列内容,以及如何考试一一给刘彻写下来。

糊名制让刘彻在看清一切内容时眼睛一亮。

刘挽嘴角弯弯的问:“父皇以为,如此取才,是否能做到相对的公平公正。”

不知其名,端看文章的优劣,也是杜绝了任何人企图动手脚的可能,自然能够做到相对的公平公正。

“另外,所有参加监考的人员,必须与考生们没有任何的关系,否则这样一场考试的结果将要作废。”规矩一开始立好,人之常情的安排下来,想必不会有人能挑得出刺。刘挽作为一个参加应试多年的人,怎么可能会不懂考试中的那些弯弯道道。

刘彻听刘挽根本都不用过脑的道来一系列的规矩,最终再也忍不住愉悦的笑出声。

“我的儿啊,你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刘彻不得不惊叹,刘挽被夸得十分的汗颜,她其实完全没有动脑,那不过是后世经过一两千年的科举制度进步,一点一点的将发生的问题总结,并且有了相对解决的办法。她,完全是将几千年的精华一步到位的总结了而已,被夸得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其实也没有啊。”刘挽不得不推辞一番,想解释也没法儿解释,只能道:“只是好像有什么人告诉我,应该要用这样的办法。”

此话落下,刘彻嘴角一僵,得天独厚,并非一句空话。同时也让刘彻郁闷无比。

上苍既然将刘挽赐下,让他大汉得到这样的一个能人,为何却要收回去。若非上天厚待,刘挽怎么可能会是现在的样子?

第424章 太子的目标

一时间, 刘彻不禁对上天生出怨恨。

是啊,既然老天给大汗赐下刘挽这样优秀的人,怎么可以突然的收回去!明明大汉依然的需要她。

不,他一定要想方设法的把刘挽留下来。

对, 不仅是刘挽, 还有霍去病。

他们两个人, 有他们在, 刘彻可以心安。大汉定能安定。

刘挽既然能先一步的将后世经过数千年的总结经验用上来,给科举每一处都定下规矩, 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