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湖边的书斋,书声琅琅,孩子的声音稚嫩而清晰。
自从请了师傅到御园授课,那些伴读们也都来齐了之后,御园里就时常能听见书声。
苏幼仪就爱听这样的读书声。
这让她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父亲在学堂给孩子们上课,她就在边上煮煮茶看看书,等休息的时候给父亲第一杯茶。
那样美好安逸的人生。
“先前内务府的人还担心书斋也在湖边,离太后的院子太近,怕搅扰太后休息呢。没想到太后这样爱听读书声,可谓文武并举。”
春花在旁添茶,嘴上这样说着,心里也佩服苏幼仪佩服得紧。
谁能想到,堂堂太后为了让孩子们好好读书,宁可迁就孩子们上课的时间,每日都在他们晨读的时候起身。
午睡也等他们读完书才睡。
苏幼仪笑了笑,“我是不通武学的,先前重武之举不过是为了江山社稷,爱听读书的声音,也和我的家世出身有关罢了。”
春花才不管这些理由。
她就是觉得自家主子最好,哪里都好。
“对了太后,
苏阁老的郡主夫人生了位小公子,礼已经备下了,是即刻就送过去吗?”
“都备了什么?”
苏幼仪这才想起,这些日子忙着迁宫,倒把这件事忽略了。
昨日苏府的人就来禀告,说郡主发动了,没想到这么快就顺利生产了,还是个男胎。
这可是苏志明膝下的嫡长子。
春花道:“按例备的,因是太后娘家最亲近的家人,所以又格外添了些,太后若是喜欢,再添一二也无妨。”
苏幼仪顿了顿,“不必,你办事我放心。等孩子大了满了周岁,抓周的时候再添赏赐便是,免得惹外人嫉妒。”
苏幼仪如今迁居御园了,手里的权力也都放出去了。
虽然苏志明是内阁阁老红极一时,到底背后的靠山不够厚了,能少为他招惹些麻烦是一些。
春花点点头,“那奴婢就让人送去了。等过些日子孩子满月了,叫郡主抱进园子来叫太后瞧瞧,那才有趣呢!”
苏幼仪也忍不住笑,想着今日是什么日子,便道:“这孩子生得是好时日,再过两日便是中秋佳节了。”
提起中秋,往年中秋都是在宫里办宫宴的。
今年因为苏幼仪和太妃们都迁居
御园了,宫里只剩了一个病恹恹的玳太妃,所以元治拿了主意,让皇子公主们都去御园过这个中秋。
皇子公主们只在御园避暑过,中秋节能去院中赏秋景,大家自然也喜欢。
于是御园中大肆布置起来,别的不说,就说江南进贡来的各色菊椛,就满满地摆了一园子。
书斋那头听见新鲜动静,趁师傅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都跑出来看新鲜。
来御园上课的这位师傅姓刘,来之前特意和薛道明请教了许多,倒不是请教六王爷和七王爷该如何管教,而是请教太后喜欢怎么样教孩子。
说到这个,怕是没有人比薛道明更清楚的了。
薛道明把自己多年在东四所给皇子们上课的心得体会都告诉了刘师傅,刘师傅也很灵透,并不拘着孩子们读死书,反而常常叫他们出去玩玩。
这会儿瞧见孩子们都朝菊椛丛奔去,他在后头捋着胡须笑。
“哇,还有绿色的菊椛啊……”
有伴读的大臣家孩子叫嚷起来,大家都围过去看,还以为绿色的菊椛就长得和叶子似的,没想到这几盆绿菊这样好看。
瞧起来格外清新。
连小六和小七和喜欢,小六拉着
李千越,“你喜欢吗?我摘一片给你夹在书里,怎么样?”
“可是这个,看起来很名贵啊……”
李千越看了一眼周围。
一大群红色、黄色、白色的菊椛中,只有这么两盆绿菊,可见多么稀罕。
要是摘坏了就不好了。
小六毫不在意地摆摆手,“再名贵也没关系的!”
说罢伸手就要去采椛瓣。
他的小手还没够到绿菊,便见一双大手从斜刺里伸出来,将那绿菊连盆抱走了。
“哎……”
他不甘心地扭头一看,一个老太监顶着一张笑成菊椛样的脸,冲着他行礼,“六王爷,可使不得,这两盆绿菊是进贡给太后的。”
说罢一盆接一盆端起来给了身后的小太监,小太监便把两盆绿菊都抱走了。
那老太监道:“都怪底下人做事没分寸,这么名贵的绿菊居然和普通的菊椛放在一起随意摆下去了。幸好奴才发现得及时,要是给太后观赏时发现少了花瓣,那可就不好了,嘿嘿嘿……”
李千越看了小六一眼。
方才小六说,再名贵也没关系的,没想到是进贡给太后的……
小六不耐烦地一摆手,觉得好没面子,“那快叫你手底下的
人仔细些,要是再随便摆放叫爷瞧见了,爷给你撕个稀巴烂!”
“不敢不敢!”
老太监一脸堆笑,飞快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