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确花了三天时间,用于整顿岛上的土地和户籍情况。
按照岛上整理的户籍总册记录,全岛总人口约莫六千余户,总计三万多户民,多为军户、匠人,百姓很少,还有不少流放的政治犯。
严格来说,整座济州岛就是朝鲜、大明用于流放罪犯的地方。
明初的陈友谅、明玉珍(大夏皇帝,死后儿子没挡住大明)被击败,他们的后代没被杀死,而是被朱元璋流放到了济州岛。
只不过,他们都靠着自身雄厚的实力,很快就从岛上脱离,去了朝鲜做贵族。
一直到了后世,南棒国明玉珍的后代,还会每年跑到中国的重庆这里祭祖。
济州岛的面积有十九分之一海南岛的大小。
上面主要都是养马牧场,民籍和军户、匠人各占一半,类似于大明的卫所制屯田,只不过他们更喜欢养马。
若想把济州岛经营起来,少不了要从外部进口运粮。
这个倒是好办,韩确熟悉朝鲜国中情况,在朝鲜国中也有着熟人,可以托熟人在朝鲜就近买粮。
彼时的朝鲜几乎没什么货币,民间的大宗交易主要也是以物易物,高档的布帛在朝鲜就是通用货币了。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明初朱元璋厌恶朝鲜君臣的阳奉阴违,就命朝鲜进贡大量白银作为惩罚,而朝鲜自觉无力承担。
于是乎,朝鲜君臣便想了个馊主意,他们下令禁绝国内的白银开采,只要没了银矿,那就有理由不上贡。
然后,如此离谱的馊主意,竟然还真的成功了。
就是付出的代价有点大,民间禁止开采和使用白银,而朝鲜官方的铸铜钱技术又太烂,属于是铸多少亏多少。
时间一长,朝鲜官府干脆摆烂,不去铸钱了。
结果就演变成了如今局面,朝鲜国内百姓要免去兵役,也是以布帛等实物来进行折抵。
这种堪称离大谱的情况,直至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后才有所改善。
因为明军运粮补给困难,就想在朝鲜就地补充,然后离谱的事情来了,朝鲜这边居然不认金银。
万历皇帝觉得实在麻烦,就下旨给朝鲜国,让他们解除白银禁令。
在另一时空,开启“荡平之世”的朝鲜英祖李昑,他在位期间,朝鲜、日本贸易日渐衰落,原因就在于日本不再出口白银给朝鲜。
没了日本白银,朝鲜国内货币经济日益崩盘。
到了螨清顺治年间,朝鲜实在受不鸟了,选择从螨清这里换钱,用于刺激国内经济。
然后……
还有什么然后?
当然是玩砸咯!
韩确的办法,便是先用大明的铜钱,去购买朝鲜的粮食。
大明铜钱比朝鲜铜钱更值钱,买粮也足够划算,能节省从大明本土运粮过来的损耗。
而后,还要进一步开垦济州岛的土地,将这些土地转化为耕地,做到自给自足。
做到这一点也不难。
直接给济州岛军户、匠人释籍就行了。
对朝鲜来说,贵族、平民、奴隶都是天生的,就跟两晋南北朝差不多。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你能做到什么官,基本取决于父亲的金子。
所以,朝鲜的军队一向战力低下,因为打赢打输,功劳都是贵族军官将领的,关他们大头兵什么事?
韩确给军户、奴隶释籍,让他们成为百姓,既能增加劳动力,也能迅速笼络人心。
嗯,对了,还得在岛上建个县学,教授岛上的百姓学会汉话。
韩确很有信心,也很有干劲。
只要自己在耽罗干得好,那就能脱籍入明。
届时再把妹妹嫁过来,那他就是货真价实的“皇亲国戚”,而不再是政治联姻的“虚假外戚”。
……
对马岛。
这座岛分为两块,加起来的面积比济州岛要小得多。
但与济州岛战略意义类似,济州岛控扼朝鲜海峡,而对马岛控扼朝日海峡。
对马岛的现任统治者是宗贞盛,属于宗氏第九代家督,也是日本对马府中藩守护大名,外兼朝鲜对马郡守官职。
宗贞盛的先祖来自平安时代,日本太宰府的四等官人惟宗重尚,靠着镇压讨平阿比留国(《魏志·倭人传》中呼为“大官卑狗”),进而开创对马藩。
至于惟宗重尚为什么将姓氏里的“惟”字去掉,实际也是为了适应对朝鲜、中国的贸易。
因为朝鲜这些受到中原儒家影响的藩国,所用的基本上都是单字姓氏。
宗氏统治了对马岛以后,便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来加强与朝鲜的贸易关系。
1368年,绰号“鬼刑部”的对马宗氏第五代家主宗经茂,专门派遣使者向高丽王进献礼物,以此来维护朝鲜、对马的贸易关系。
高丽灭亡,李氏朝鲜建立,宗氏继续与朝鲜保持友好关系。
对马宗氏的贸易收入来源,通常多为出口日本特产的刀剑、苏木、香木、药材、胡椒和一系列工艺品,再进口日本所需要的木棉、书籍以及高丽参。
因为对马岛正好处于日本的界、博多与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