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伐楚之始(1 / 4)

梅长苏听到靖王萧景琰好似漫不经心的问话,又喝了一口茶。

“目前来看,最有能力、最有动机做这件事的人,只有蜀王殿下,想必殿下心中早有成算,只是不愿意相信罢了。”

“是啊,本王思来想去,也只有九弟能做下此事,谁能想到一直躲在金陵城中,从来都不声不响的老九,居然有这样的本事。

细细想来妙音坊、江左盟、宁国侯府的事情里,都少不了他的影子,一开始本王想不明白,他究竟想要什么做什么。

现在总算是有点想明白了,恐怕他意要一统天下,这是本王从来都不敢想的一件事情,就这一点跟他比起来,本王多少有些自惭形秽。

如今他入龙归大海,截杀南楚使团,执掌南境十万兵马,与南楚之间这一仗,恐怕是早就筹划多时了。

梅先生,本王有一事相求,还请先生答应。”

“殿下可是想说,让梅某此时不可找蜀王殿下的麻烦?”

“正是,南楚梗在大梁东南百年,犹如匕首一般顶在大梁的腹背之上,这种感觉就像是如鲠在喉,此一战既然在所难免。

为大梁计,本王自然是要支持九弟的,不过先生放心,无论将来胜败,本王都会让九弟给先生一个交代,还望先生以大局为重。”

梅长苏将杯子里的水,一口喝下,沉吟了好大一会。

“殿下放心,梅某自然不会找蜀王殿下的麻烦。

即便是梅某想找蜀王殿下的麻烦,恐怕也是没有机会的,蜀王殿下若能靖平南楚,便是大梁第一功臣,梅某自然是不敢找他麻烦。

若是失败,估计不用梅某找他麻烦,他便会被南楚、大梁朝廷撕得粉碎,不过梅某还是希望蜀王殿下能成功。

因为梅某也是大梁人,另外也能有个机会当面问问他,为什么一定要杀了妙音坊七十余口,和江左盟一千三百多口人,还有宫羽、萧景睿的下落。”

“先生高义,本王代九弟谢过谢先生了。

无论朝堂之上如何争锋,本王都希望在对外的时候,大家都是齐心协力的一致对外,九弟这次做的比较绝,无论输赢,恐怕陛下都不会轻易的放过他。

说实话,本王现在有点矛盾。

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九弟这壮举呢?”

“梅某以为蜀王殿下既然选择这么干,想必早就想好了一切,有着必胜的把握,若真是如此,大位之争,恐怕就没了悬念。

在灭国之功面前,一切都谋划都是苍白的,而且梅某认为蜀王殿下,绝对不是那种束手就擒的人,陛下的为人你是知道的。

二人之间必有一争,所以梅某才说这也是殿下的机会,如今的大位之争的战场已经不在金陵,而是在沙场之上。

南楚奉行合纵之策,游说北燕、大渝、西历三国共击大梁,如今满朝文武能有能力抗击三国军队者,非殿下莫属。

而且陛下一定愿意给殿下兵权的,最少也是一路统帅,这便是殿下的机会,若是能抵挡住三国的攻打,功莫大焉。

不在蜀王殿下灭国之功之下。”

“先生想让本王领兵抗击三国,还是说你想让本王拥兵自重,以便应付未来大梁可能要出现的那种局面?”

“殿下果然英明,梅某二者意思皆有,攻伐南楚乃是国事,但是无论成败,都会在朝堂掀起惊涛骇浪。

故而梅某以为,殿下还是早点离开金陵的好,既能避免朝堂倾轧,又能为国抗敌,更能用以自保,请殿下三思。”

“先生所言极是。

本王愿意听先生的建议。

就是不知誉王和太子会如何选择?”

“太子冢中枯骨罢了,至于誉王。。。。。。”

-----------------

誉王府中,秦般若看着来回踱步的誉王。

“般若,这个消息来的真是太及时了,老九擅起战端,无论胜败都被陛下所厌弃,到时本王保他平安,到时他若为本王所用。

试问谁还是本王的对手?”

“殿下,若是蜀王殿下真的灭了南楚呢?”

“呵呵,这是不可能的。

大梁与南楚争斗百年,大梁虽然国力强于南楚,但是你不要忘记了,咱们还有西历、大渝、北燕三国牵制。

而且你的情报不也说了,南楚那边已经派遣了使团去了三国,恐怕不久之后,就能得到三国出兵的消息。”

看着誉王自信满满的表情,秦般若心里鄙视了一番,一个手中没有半点势力的棋子,居然想招揽那个男人,真是痴心妄想。

你是不知道那个男人有多猛。

“殿下所言极是,不过此战最好的结果是不胜不败,若胜,蜀王殿下携大胜之威,血脉不纯将不再是掣肘他的问题,金陵城中包括殿下,都将不是他的对手。

若败,大梁面临四国压力,到时纷争四起,靖王殿下善于用兵,恐怕会趁势而起,殿下胜算也会大大降低。

故而陛下才是殿下唯一的翻盘的可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若是殿下能趁此机会获得一部分兵权,未来究竟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般若所言极是啊。

如今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