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间章一(2 / 2)

[三国]闭月 寸海江心 1638 字 2个月前

便呈现出了僵局。

如果不是孙坚愿意出头,还不知道怎么折腾下去呢。

但是孙坚出了头,最后却败了。

袁绍袁本初在曹操的谦让之下,成了诸侯会盟的盟主,本着便宜自家人的原则,将运粮这个重任交给了袁术袁公路。

但是袁术很坑兄,他断了孙坚的粮草。

袁家四世三公,名声远播,袁绍成为盟主别人没有意见,袁术很有意见。因为他才是袁家嫡子,袁绍只是庶出的。在汉末的时候,嫡庶没有后世那么分明,尤其是长江以北,这些地方的士族对于嫡庶看的比较淡,所以袁绍才能上位。

所以袁术开始努力的给自家兄长拖后腿,后方粮草一断,孙坚部队自然无力进攻。

孙坚回去找袁绍闹了一顿,并且罢工了。

袁绍无奈之下,只能口头批评了一下袁术,并且给了孙坚点补偿,此事才算揭过去了。

如此一来,孙坚再不愿出兵。

诸侯们开始面面厮觑,就指望着别人去打,自己捡便宜。

正巧碰上华雄来叫阵,局势就从攻城变成了斗将。

华雄之所以来叫阵,乃是徐荣的原因。

徐荣乃是主管虎牢关的副将,吕布脑中除了战斗以外,什么都没有,不能指望他,因此城内外防御都是徐荣做主,管的水泄不通的。

胡轸就是这个时候来到虎牢关的。虽然对董卓不满,但是胡轸也没有傻到公开说我要叛逃,他学着方夏的办法,直接南下,打算投靠方夏。不过此时虎牢关已经戒严了,胡轸出不去,他没有办法,只能找到徐荣。

徐荣和胡轸交情不错,听到胡轸要去找方夏,他虽然猜到了胡轸一些心思,但还是没有揭穿他。想了想,徐荣看在以前的交情份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胡轸放出虎牢关了。但是这件事情要做,不能当着华雄做。

华雄一心想要立功,请战之心浓烈,和徐荣以及胡轸没有什么交情,要是被他知道,这件事情就比较麻烦了。徐荣想了想,便命令华雄前去联军挑衅,正好之前华雄击败了孙坚,气势高涨,自然没有不应之理。

然后,胡轸再命人拿了个吊篮,趁着人少的时候将他放了下去。

战争期间,城门正门肯定是不可能开的,守军之所以占据优势,就是因为有城墙遮挡,居高临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要是随便开门,然后虎牢关这个天险据点被联军偷了,徐荣付不起这个责任的。

不过,胡轸的行动,并不是没有人知道的。

便是戒备森严的虎牢关,仍然有消息传过来。这就是世家,朝代更替,千年不改的世家。

这个时候荀彧便知道了,然后郭嘉也知道了。

他们两个都知道,胡轸一旦来到许昌,意味着什么。

荀彧本来是想将这件事情告知方夏的,但是郭嘉阻止了他。

郭嘉笑着说:“若是什么事都要叨扰主公,又要我们何用呢?我观胡轸此人心性狭小,无容人之量,此番叛离董仲颖之地,更非明智之举。我看他是到不了许昌了,必将死于贼寇之手,文若意下如何?”

荀彧沉默了一下。

他和郭嘉多少年的交情,当然知道郭嘉真正想说的意思是什么。

从荀彧个人角度来讲,他并不喜欢用这样的谋略,相比奇谋鬼谋,荀彧更擅长堂堂正正的阳谋。但是郭嘉有一点也说的很对,确实不能让胡轸到许昌来,不然方夏一定会两难。既然如此,把困难扼杀在萌芽之中,不是很正常的吗?

荀彧妥协了。

他本来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但是显然郭嘉和方夏都可以让他破例。

荀彧借给了郭嘉一批人手。

郭嘉拿着方夏绘制的地图看了看,与荀彧说:“文若,如今主公正为钱粮之事发愁,我这便出城为她分忧,这城中之事,就劳烦你了。”

胡轸想要投靠方夏,走的肯定是洛阳到许昌的路。

这条路和方夏当初走的一样,没有岔口,就一条大路。

郭嘉想要堵胡轸,想要让他永远来不了许昌,那就一定做得到。

做到之后,他便向方夏复命了。

看到方夏的犹豫,狠心与进步,郭嘉觉得很欣慰,貂蝉愿意成长,也不枉费了他这一番辛劳。

但是这些话,郭嘉永远也不会说出口,他只对还拿着信的方夏道:“主公,若无事,嘉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