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3 / 6)

补充服务协议,租用船舶和仓位,码头及其他设施共享。

这也并不妨碍嘉禾掌握港口丶码头丶中转仓丶内陆运输等等关键物流资源。

国内有三大粮食主产区:东北丶黄淮海丶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川丶湘丶鄂丶赣以及江苏和安徽的长江部分。

主产区在北方,但主销区在南方。

近些年的国内粮食运输格局已逐渐调整成北粮南运,但运力明显不够。

现在又来了产量过剩这一遭。

即使是国家粮食局,也只会感觉到头疼。

好在嘉禾也有大致思路。

加大玉米出口是肯定了的。

嘉禾打算先以玉米为主干布局粮食物流产销一体化网络。

国内玉米运输通道大致是东北和黄淮海往珠三角和长三角调粮,西北玉米供应云贵川。

在全球,玉米进口地区以东亚丶非洲丶中东为主。

排名前二的刚好是岛国和南韩,每年分别需要进口1600万和1000万吨玉米,朝鲜也有几十万吨需求。

第三丶第四是墨西哥和埃及,分别有650万和500万吨的进口需求。

然后是宝岛省,约200万吨。

其馀还有加拿大和欧盟,合计约650万吨。

这些国家和地区就占了全球玉米出口量的小一半。

玉米的格局就很明显了,以往国内玉米只能勉强供需平衡,现在过剩了,那东北就减少参与国内调粮。

而是凭藉地缘优势,直接出口朝鲜丶南韩丶岛国,不求全占,但出口2000万吨左右到这三国是没问题的。

相比北美玉米,国内的玉米水分虽然较低,但黄色素高,极受日韩养鸡场欢迎。

同时,还清一色的是非转基因玉米,这也是极大的竞争优势。

黄淮海产区则往南方调,同时再出口部分倒非洲和中东地区。

最麻烦的还是西北,西北的主粮基本是供需平衡的,但却有90%的玉米是供应云贵川,刚好填补缺口。

如今西北也大幅增产。

西南的兄弟们把握不住。

西北粮食的物流通道还比东北更缺乏,西北——西南交通大动脉兰渝铁路才立项,明年才开工,什麽时候通车还是未知数,现有运力很有限,出口的运输成本太高。

走中亚,辗转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出口也行不通,铁路不接轨,港口也还没租给国内。

嘉禾的解决办法是继续在玉米深加工领域进行技术深耕和产能扩张。

东北剩馀产能也是同理。

出口玉米原粮的利润远没有高果糖浆丶玉米糖浆丶葡萄糖丶谷朊粉丶淀粉丶蛋白饲料等深加工产品利润高。

唯一的难点是在这些领域的技术还稍显薄弱,只能加强研发投入,以及并购。

刚好,嘉禾营养健康研究院也要成立。

另外生物能源也是一条路。

老美玉米减产预估四五千万吨,华夏只要出口四千万吨以上,剩下的四千万吨就不算难了。

但这只是玉米,粮油物流体系还涉及大豆丶小麦,甚至土豆和棉花等。

总之实施起来很麻烦。

还好有陈燕秋。

这位新加坡人,在粮食物流最强的国际粮商嘉吉工作了多年,对这一块有很深的见解。

在嘉禾粮油的物流体系战略会议上,陈燕秋犀利的道出了嘉禾和国内粮食物流的弱点。

「从物流全过程看,总仓容92%以上都是散装仓储,但原粮却主要以包装方式进行流通,这麽大的反差,你们就不觉得有很大问题吗?」

粮食物流项目是战投部在负责调研,苗兰春也说出了现有的困难。

「国内的粮食物流整个体系就是这样,所有的配套设施都是围绕包粮建成,要改成散装运输,意味着要自建体系。」

郭阳这时插话道:「农业部和粮食局今年也出台了四散化运输的规划,具体实施时间还没有定论。」

陈燕秋向苗兰春问道:「有调查两者的成本对比统计吗?」

「有。」

苗兰春找了找,说道:「来自东北产区这两年的调查,每接收丶发运1吨玉米,收纳库丶中转库丶装车合计下来,包粮比散粮成本高40元。」

陈燕秋摇了摇头,评价道:「以嘉禾目前的物流仓储能力,不说与四大粮商相比,只要是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其物流成本都要比嘉禾低10个百分点以上。」

会议室里有些沉寂。

在此之前。

陈燕秋还提了许多问题。

铁路运输严重不足,

汽车运输工具不足,

接发装卸设施严重不足,

东北主产区港口,中转仓容和接收发放设施落后,已被世界主流淘汰。

东南主需区中转能力严重不足,中转仓容小丶设施落后,经常发生港口压船丶粮食压车等现象。

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信息化建设水平勉强能跟上世界二流梯队,组织效率尚可。

这就是嘉禾粮油此前收购的成果,花了不少…嗯,好像也没花多少。

60亿资金,除了并购和自建加工厂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