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想法,中化在农药上也有诸多布局,但收购全王生物不太可能。
而且中化目前的标的在澳大利亚和以色列。
想到这里,刘德树说道:
「这种国企挂牌转让,竞标价格只是权重之一,资源支持丶职工稳定性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所以主体是一定会要求留在魔都的,全王并不合适,最好单独成立投资公司,隐秘性也更高。」
郭阳听了,认为这是很真诚的建议。
两位大佬也没糊弄他。
想了想,郭阳给两位斟满了茶水,随后举杯说道:「以茶代酒,敬两位一杯。」
「哈哈,好。」
「改天可得在酒桌上见见真招。」
「要不就就今天。」宁高宁提议道:「唐桥不是要来吗?他肯定不缺好酒。」
唐桥是五粮液现任董事长,也是这次访谈的参与人之一。
「好啊!」郭阳应了下来。
不过三人又聊了一会儿,才有人通知周晓敏,五粮液和农发行的两位临时有事来不了。
这多少让人有些遗憾。
好在中化丶国粮丶嘉禾这排名前三的农企来了,三者业务之间又多有交叉,很有话题性。
正式录制之前,周晓敏又介绍了一次本期访谈的内容。
「这次访谈,其实是我们注意到,国内陆续有农企进入或即将跨入千亿级门槛。
然后就想借华夏星火改版之际,特别推出一版农企名门录,以此迎接国庆60周年。
排名前列的企业都在我们邀请访谈的名单内。」
三人对此并不排斥,农经的宣传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
接下来的时间,三人按照要求,各自谈了谈企业的发展。
中化的化肥丶种子丶农药;
国粮的粮油食品供应;
嘉禾的种子丶农资丶农机丶粮油食品……
公元前359年,秦国左庶长卫鞅颁布《垦草令》,实施重农抑商丶奖励耕织政策。
这标志着华夏古代农业产业政策的诞生,奠定了此后长期实行的「以农立国」的基本国策。
「农本商末」的格局持续了两千多年。
直至计划经济时期,华夏还需要藉助农业「剪刀差」来支持工业化。
而2006年元旦,实施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被取消。
生产关系调整优化,使农业生产力得到释放,过去被称为小农经济的农业领域,诞生了千亿级的农企豪门。
在国家层面,领导人希望能实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农企局面。
大企业的顶天立地,从现实层面来看,需要承担起技术创新丶食品安全丶粮食安全等责任。
比如如今面临的现实问题。
耕地退化减少丶土壤重金属污染丶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丶种子安全丶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丶滥种转基因……
也有劳动力年龄化丶农业灾害多发等等问题。
郭阳曾设想的关于国际粮商的讨论,此次反而只是粗粗略过,国际粮商在国内翻不了多大的浪。
在访谈的过程中,内容层次不断地被拔高。
这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在思考问题。
当访谈结束后,郭阳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满足感。
同时也对中化和国粮如今的格局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无论是刘德树,还是宁高宁,都擅长各种气势恢宏的资本运作,并购是最常用的手段。
即使在海外并购困难重重,中化和国粮也从未退缩过。
相比之下,嘉禾更善于做产品,资本运作并不多,但要想跟上脚步,资本运作是少不了的。
临别之际,郭阳说道:「刘董,我在这里预祝中化收购新农成功。」
「哈哈,好。」刘德树说道:「不过在市场上,我可不会有任何留手的。」
郭阳笑道:「有什麽招尽管来,我一一接着。」
这一次见面,中化和国粮给郭阳的压力很大。
新农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农药厂商,世界级仿制农药龙头企业之一。
销售网络遍布全球,而且在大洋洲丶欧洲丶北美丶南非等地的销售比例极其均衡。
中化看上的就是其营销网络。
当嘉禾还在苦苦耕耘海外市场渠道时,中化通过并购就完成了布局。
不过这种并购代价也是极大的,收购溢价极其严重,收购的资产真实质量也并不好评判。
郭阳不是很认同这种粗狂的方式。
如国粮收购了数家上市公司,但如今都亏损严重。
和刘丶宁简单寒暄后,三人便准备撤退。
这时,农经的另一位主编施鸿涛匆匆找上了郭阳。
「郭总,你这篇文稿里关于红旗河的内容是认真的?」
郭阳点了点头。
施鸿涛讶然的说道:「这太不可思议了!但农经是严肃性的杂志,这部分设想可能通不过审核。」
「这不是设想。」
郭阳挑了挑眉,「在稿子里,我已经明确表示,嘉禾已经付出了实际性的行动。」
施鸿涛不以为然:「文冠果和麻风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