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飘了的顾明月(1 / 2)

顾明伟处在后方,只觉得今日队伍前进的格外顺利。

直到交完公粮的一些人撤离,才从他们口中得知发生什么。

顾家村的人一个个骄傲地鼻孔都要朝天,大声朝四周嚷嚷“那是我们明月支书。”

顾明伟又自豪,又不得不提醒道“低调点。”

众人这才有所收敛。

可架不住不断有人原路返回,兴奋地说起之前所见所闻。

从他们口中,排在队伍后面的人得知顾明月怎么以一己之力,让粮站的人不再鸡蛋里挑骨头。

又转述顾明月如何夸奖他们农民的话,众人光听着都觉得内心异常激动,后悔没有在现场。

先前闹那一出,本来让顾明月成为十里八村蛮横跋扈的代表。

如今涉及到他们自身利益,周围人纷纷倒戈,又开始赞扬顾明月多么有本事。

一会说她不愧是大学生,就是厉害。

一会说她不愧上过报纸,真优秀。

而齐大海成了其中最难受的一个人。

按道理来说,粮站不再刁难他们交公粮,应该是好事。

偏偏促成这件事情的人,是他最为痛恨的顾明月。

五味杂陈的心理,使得他的脸色看上去难看至极。

此次粮站一行,使顾明月的名声呈两极分化趋势。

她并不在意,回去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好粮站”。

然后给徐熙雯写了封信,详述事情起因,请她帮忙把稿件送到她妈妈孙曼妮那。

在信中,她坦然解释,自己这样做,就是希望借助舆论力量,让农民以后交公粮,不说尊重,至少,别再被无缘无故地刁难。

最近报纸上天天刊登钢铁运动和各地‘放卫星’的新闻,大家早已看腻。

顾明月这则新闻,刚好赶上报社拿不准下一期刊登什么新闻的尴尬期。

交公粮是全国性地大事,必然会引发很大关注。

而徐熙雯不负所望,死缠烂打地让她妈妈帮忙。

徐克俭得知之后也帮着说话。

作为政府官员,他深知很多单位都留存些沉疴宿疾,但往往即使身处高位,也无法随心所欲。

水至清则无鱼,有些事情根本没办法一刀切,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所以偶尔面对棘手的问题,说实话,徐克俭也会感到有心无力。

但如今,有人牵头,正好可以借此把一些黑暗铺设在阳光下,让其接受人民审判。

董国平本以为顾明月说投稿,不过是投到故事报这种地方小报。

哪曾想,不仅哈市新闻报,很快连京市新闻报都刊登他们粮站的新闻。

走在路上,听到广播中念到‘人民好干部董国平’时,他觉得既刺耳又不安。

时至今日,他不得不承认小瞧了顾明月。

他不知道是因为徐克俭的帮忙,新闻才会传播的如此之广。

只以为是顾明月本身能力。

这一招捧杀,让他骑虎难下。

董国平很清楚,如果还想保住站长这个职位,日后就必须兢兢业业,做人民的好干部。

当真是好算计。

紧随其后的几天,各家报纸不间断地刊登出某某粮站被突击检查,某某站长被撤职的新闻。

各地方大刀阔斧地改革,借此表忠心。

青山粮站这边全体员工都战战兢兢,他们有前科,自然害怕被清算。

此时他们不再怨恨顾明月挡了他们财路,反而庆幸当初没有直接撕破脸。

才给了他们逃过一劫的机会。

至此,一个个全都缩紧尾巴,老老实实为人民办事,不敢再以权谋私。

说回现在。

一路上,那些小年轻不停地在顾明月耳边夸赞,听得她眉开眼笑。

顾明信在后面偷偷和顾明伟念叨“你信不信,这丫头要是有尾巴,保准能翘到天上去。”

“我看不用尾巴,现在已经快飘了。”

跟个功臣一样被簇拥着进村。

大家还奇怪呢,头一次交公粮,赶在天亮时回家。

他们以为是粮食不合格被退回,急忙停下手里的活跑过来追问。

直到听说是明月站出来,不停吹捧粮站工作人员,才迫使他们安分守己。

众人竟都没觉得震惊,甚至认为理当如此。

他们明月支书那嘴,死人都能说活,区区一个粮站,不值一提。

顾明月故作谦虚地朝周围压了压手,“低调,低调。对了,谁跟我说说出去借粮的事情进展如何”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道:

“别提了,平时跟我哥俩好,我一张嘴,水都没让我喝,就撵我走。说他要去下地,我呸,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人,还下地,糊弄鬼呢。”

“可不是,我那丈母娘平时跟我一口一个好女婿,刚提到借粮,瞬间变脸,不仅拿扫把赶人,还让我们以后少登门,白瞎我以前送的那些礼,我跟我媳妇说了,再接济娘家,就离婚。”

听着别人家的闹心事,众人觉得自己被拒绝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到最后,没一个人借到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