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章(2 / 3)

边得到消息后,瞬间就是一片哗然。

虽然绝大多数人心里都恨不得那群人神兵天降,昨天出征,今天就到达洛阳。

但如今他们不是还没有到吗,所以倒是没有人在董卓面前表现出什么欢欣鼓舞的架势。

董卓对此不可谓不怒,他气道:“我就说当初就该一剑杀了那个陆伯安。”

不过他也就是发泄发泄,倒没有随机找个人宰了出气的想法。

毕竟当初虽然是有人拦着,可实际上就算没人拦着,他心里也是明白不好杀了对方的。

可以说那些阻拦自己的人,从某角度来说是给他递了走下来的台阶。

李儒思索片刻后:“明公,之前那陆伯安面对御史列罪

之时,可是说过先帝嘱托再无他事,这一点朝中众臣尽知。”

“如今他又借先帝之名聚众,如何能称之为名正言顺。”

事实上他说的对也不对,毕竟这个问题陆离也早就找好说法解释清楚了。

甚至就算是没有解释清楚也无妨,很多时候事情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希望它是真是假。

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天下人只是需要一个名义,而陆离给出了名义,他们得偿所愿压根不会去较真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只要讨伐董卓是真的就足够了。

再者说,陆离当初可是说了,先帝托他护佑子嗣,如今这般,如何不算是为了护佑先帝子嗣呢。

李儒其实也清楚这一点,现在这样说不过是希望董卓冷静下来。

也是让对方清楚,现在的事情显然已成定局、难以避免,当初您为了安抚袁绍等人封他们为郡守,不照样没能安抚住吗。

既然如此,与其抱怨过去,不如着眼于现在与未来。

董卓确实冷静了不少,可冷静的同时又没有那么冷静。

当初因为陆离那一番请弘农王及王太后就藩的话,原本早该死去的何太后现在还好好活着,会被董卓趁着葬何太后而盗墓的文陵也暂且安然。

可现在陆离这么一搞,将当初走之前扔下的狠话直接变成现实,董卓也是真的杀心顿起。

又或者说,杀心复起。

李儒察觉到董卓的意思,连忙劝道:“明公万万冷静,之前既然不杀,如今若是将其杀之,正让那些逆贼师出有名。

相反,若是先帝子嗣皆在洛阳安然无恙,他们这番岂不是师出无名,蓄意谋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况且他们人多,心最难齐,看似万众难当,实则颇多缝隙,多败上几场后稍行离间,自也就散了。”

董卓点头,好像被对方说服了:“依文优之见,如今该当如何?”

李儒回道:“以在下浅见,当下最该要提防袁太傅里应外合,防他有勾结反贼之心才是。”

毕竟如今领头的,不正是那袁氏的子孙吗。

别人可能不清楚,李儒最清楚袁氏一开始在董卓身上打的是个什么主意了。

试问原本以为的家臣骑到了自己的脑袋上,看似共治实则要看对方脸色,如何比得上自家人上位呢。

便是那袁氏有两头下注、以策万全的打算,若是袁绍那边当真占据优势,那袁隗怎么会不做什么呢。

董卓觉得自家的谋臣说的有道理啊,虽然稍有迟疑,但也没有迟疑太久,在联军到达虎牢关之际,就一点不讲规矩的将留在洛阳的袁氏人噶了个干净。

为什么说不讲规矩呢?

那自然是因为他当年受到袁隗的拔擢,这哪怕不说是知遇之恩,也是提拔之情。

这个时代你在这样一个关系下不感激也就算了,你还直接杀人的,这简直是太……太丧心病狂了!

真要是大家都这么搞,谁还敢提拔外人,门生故吏结成的一派还能不能继续信任了。

不管你如今坐的位置多高,有的理由多么具有说服力,这事都做的太不讲究了。

联军这边陆离刚刚见证完温酒斩华雄的经典桥段,就听说自家盟主在洛阳的族人被噶了。

不客气的说,袁绍差点没当场昏过去。

不仅是袁绍,袁术同样气急,这谁能想到董卓能这么干呢,就好像当年他们召董卓入京的时候,哪里想到对方会反客为主。

面对众人的安慰,袁绍看起来颇为受用,实际上他心里是觉得这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你们家人活的好好的,你们能够理解我什么啊。

至于同为袁氏的袁术,呵呵,他跟这个弟弟关系就没有好过一点点,哪怕感同身受也做不到抱头痛哭。

陆离有些无奈的看着袁绍,所以这就是你来找我抱头痛哭的原因吗?

有一说一,你这个情绪这么到位,我是真的很想要陪你演一演的,奈何我们家里那群人……真的是想哭都演不出来,没有一点点感情的你知道吗。

袁绍可不知道这些内情,在他看来陆离明显是被自己勾出了伤心往,但是为了安慰自己,还是强忍住悲意。

想到自己曾经想过的以一族之命,成一人之幸,哪怕当时他就是心里想想,压根不曾说出口,但此刻就是莫名有种一语成谶的感觉。

在袁氏祭天之后,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