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英国人的趋同选择(1 / 2)

大明不革命 王子虚 1320 字 21天前

第60章 英国人的趋同选择

拜伦本来准备在家里休息一两个月再走,但是仅仅五天之后就被国王的仆人再次叫进了宫里。

这次国王没有怎麽说话,主要是首相诺斯勋爵跟拜伦谈话,讲解他此行的主要任务:

「此行的首要目的,是拉拢大清与大不列颠结盟,共同对抗明丶法丶西丶美同盟。

「要求大清于陆地上主动进攻大明本土,威胁大明的首都应天府,迫使大明停止在海外的作战。

「然后,无论大清是否愿意与大不列颠结盟,你都要再去一趟大明首都。

「弄清楚大明参与美洲战争的目的,弄清楚与大明单独议和的条件,以及彻底结束战争的条件。

「调查大明本土的民间思潮和经济情况,评估大明持续作战的能力和意向。

「最后,想办法弄清楚印度洋殖民地的状况。」

虽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和首相诺斯勋爵都明白,大明加入了法国和西班牙的联盟对英国作战后,印度洋的殖民地大概是保不住的,但终究还是要有人去确认一下情况。

拜伦听了之后就有些纠结:

「首相阁下……我……觉得自己有点难以胜任如此之多的职责……」

首相马上解释和安抚说:

「你作为贵族,是我们的使团代表,并不是要你一个人做完所有的工作。

「会有各方面的专员人士随行,协助你完成这些所有的工作的。」

拜伦无奈的接受了这个说法:

「那好吧,首相阁下,我尽力而为。」

首相轻轻点头,将准备好的各种文件交给拜伦。

国王和首相以及内阁给大清的国书,拉拢大清与不列颠配合的基本方案。

然后送给大明皇帝和朝廷的国书和礼物清单。

最后让拜伦带上文件丶礼物丶其他的随行人员,坐上了准备好的葡萄牙商船,立刻前往东方。

葡萄牙是英国的传统盟友,现在又是中立国的身份,正好帮英国人送使臣。

拜伦男爵带着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任务直接出发了。

这个世界的英国人,在史无前例的巨大危机面前,做出了一次趋同选择。

在朱简烜前世的历史上,英国人也曾经在类似的局势下,尝试与清国建立某种合作关系。

也就是历史上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

当时美国独立战争刚刚结束,英国陷入了史无前例的孤立状态。

法国丶西班牙丶美国丶荷兰自然不用说,他们都直接与英国作战并取得了胜利。

而在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时候,英国刚刚取得七年战争胜利,在决策上可以算是比较自负的。

英国人不仅袭击直接参战的法国和西班牙的商船。

其他欧洲国家的商船,只要被英国人怀疑,可能给美国人送资源和装备,都可能被英国海军劫持。

于是俄国人号召组织一个武装中立同盟,共同派遣战舰保护中立国家的商船,避免被英国人打击。

俄国人首先跟丹麦和瑞典签了约,而后荷兰丶普鲁士丶奥地利丶葡萄牙陆续加入了武装中立同盟。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已经与法国丶西班牙丶美国作战的情况下,他只是觉得荷兰仍然在跟美国做生意,就主动对荷兰宣战了,直接将荷兰也推入了法丶西丶美的反英同盟。

这让英国站到了几乎整个欧洲的对立面。

美国独立战争的结局是英国战败,失去了当时最重要的北美殖民地。

当时英国刚开始蚕食印度,而且在孟加拉大饥荒中亏了钱,当时的印度是没有多少盈利的。

当时的开普敦和锡兰都是荷兰的,澳大利亚和纽西兰刚刚被库克船长探清楚航线,当时那里还只是一片蛮荒之地。

英国当时的殖民地,除了北美的十三州和加拿大,就只剩下中美洲的几个小岛了。

这场战争后直接把最重要的部分丢了。

更重要的问题是,英国在欧洲的地位和影响一落千丈。

英国本来孤悬欧陆外海,如果政治上再被孤立的话,就会变得更加边沿化。

于是英国人试图寻找新的盟友。

既然被整个欧洲边沿化,甚至动了在欧洲之外寻找吧。

当时欧洲之外,最强的国家就是清朝。

176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发动「金洛克远征」,结果在尼泊尔惨败。

尼泊尔1788年和1792年两次进攻雪域高原,乾隆命福康安领兵入藏反击,最终攻入尼泊尔境内。

尼泊尔随即对清朝称臣朝贡,然后放弃向北扩张的想法,转而开始向南扩张。

南边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孟加拉。

在当时的英国眼里,清朝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传统帝国。

本身的直辖领土与俄国一样庞大,周围还有一大圈的附庸国,人口更是比整个欧洲都多。

于是英国人安排了庞大的使节团,专程去清朝内部探查情况。

马戛尔尼被要求,一定要见到清朝皇帝。

所以到了清朝之后,即便是因为礼仪问题百般拉扯,马嘎尔尼却始终不敢一走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