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天灾又至(3 / 3)

大明不革命 王子虚 2130 字 21天前

「我听说,其实昨天就已经有几个商行的人去拉粮食了。」

「官老爷怎麽可能把粮食都给我们这些平头草民?」

柯大一家兴奋的精神变成了颓废,无奈的转身回家。

接下来几天,山东粮食的价格继续上涨,很快就来到了十二银元一石。

柯大一家觉得这个价格高的不可思议。

虽然家里还有点粮食,但是担心价格继续上涨,柯大还是让媳妇和小舅子去买一点。

结果没过多久,官府在城中张贴了告示,命人宣读皇帝下发的圣旨。

要求山东各地米面价格均不得超过五银元一石。

并要求衙门差役到市场上去巡视,处理违规卖高价的粮行。

崔二听说了圣旨的内容之后,格外高兴的跑回去跟姐夫和姐姐说明情况。

结果柯大听完了之后却并不开心:

「朝廷这麽搞,很多人可能根本买不到粮食了……」

崔二开始还不是很理解,但是很快就发现自己姐夫的判断才是对的。

圣旨下发和宣读之后,大量的粮行持续关门歇业,声称仓库里面没有粮食了,所以也就不开业了。

同时让夥计摆着粮袋和面袋在城市各个角落里面私下交易。

也不论石卖了,直接论升卖。

总体算下来,价格已经超过了十五银元一石。

很显然,清国的商人和他们南方的同行是一样的,他们之中本来就有大量的南方同行。

他们当然知道这时候应该如何应对朝廷的限价。

那就是让山东本地的粮食变成有价无市。

你限价我直接不卖。

除非朝廷手上有足够多的粮食,直接投入到市场上卖给百姓,或者能对商行有强制能力,否则单纯限价没有意义。

大清朝廷有粮食吗?

当然是有的,但是也不是很多。

东北平原开拓了一百多年,积累了大量的肥沃耕地。

问题是,无论东北还是山东,都距离清国首都有一段距离,都属于地方省份。

乾隆皇帝对两地的指挥做不到如臂使指。

两地稍微有点中基层腐败,他的命令在地方上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山东本地的粮仓粮食虽然不算多,但也绝对不至于一两个小时就放完了。

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在公开投放之前就被专门定向投放出去了。

遭遇同样情况的,还有乾隆从东北运到山东的官粮。

在山东各地露面就会马上被抢购一空。

根本没办法确定购买者是普通百姓还是粮商雇佣的夥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