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六章 “加倍”(2 / 4)

大明1805 王子虚 2492 字 2023-07-05

己的武器装备迅速更新,相关人员就会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

同时也会担心敌人已经准备好了。

相反,技术革命时代结束,技术相对停滞的时候,战争压力就会空前的增加。

因为相关人员都明确知道自己的力量短期内难以有明显的增强。

关键是相对清楚的知道与潜在竞争对手之间的力量对比。

也会让追赶者在关键技术指标追平先行者的时候,产生前所未有的膨胀心态。

技术革命停滞的时候,力量都摆在明面上了。

如果再来一场经济危机,那就是全世界坐上火药桶了。

现在的朱简炎和大明的官员以及军事人员,都觉得大明没有准备好。

一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就是现在的新锐高速主力舰和航空母舰,还没有把原有的老旧战舰全部替换掉之前,当然都不算是准备好了。

空军没有几万架新飞机,没有全世界布满机场,也不会觉得自己准备好了。

陆军没建成足够多的装甲机械化部队之前也不会觉得自己准备好了。

所以这种情况下,各个方面的人都会劝阻决策者,坚持现在不是开战的时候。

朱简炎甚至明白,如果按照正常的速度准备,自己直到退位的时候,大明各方面应该都不会完全准备好。

特别是海军的建设速度太慢了。

所以朱简炎跟朱靖垣讨论的时候,专门研究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目标。

结果按照朱靖垣的看法,和平方式好像比战争更加费时间。

不过到了现在,在泰西海军条约签订的时候,朱简炎又有了新的想法。

军备竞赛,以战促降。

看看能不能通过军备建设,彻底击溃泰西各国的心理

巴黎海军条约规定的各国海军吨位上限,并没有超出朱简炎的预估范围。

七百万吨的作战舰艇,也不会让大明感觉到太大的压力。

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吨位曾经达到过一千四百万吨的级别。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海军总吨位也有差不多七百万吨。

两千年后,美国海军的总吨位也有三百五十万吨。

冷战时代以后,海军舰艇的吨位含金量出现了大幅度的飙升。

一艘万吨驱逐舰的价值,都已经能够等同于二战期间四五万吨的战列舰了。

现在的大明,国家领土和人口规模比美苏两国加起来都大。

在技术水平近似二战前的时代下,直接维持七百万吨的海军总吨位,当然没什么问题。

的大臣也,也没有什么特殊反应,只是相关部门的人员出来开口答应了一声。

现场参加会议的,都是大明实际上的最高决策集团的成员。

大明自己的情况,海军和陆军以及工程上的情况,财政上面的情况都基本清楚。

随着战后大明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战争结束时期制定的军队建设计划,现在看来很多都已经有点过时了,其中当然包括海军造舰计划。

皇帝和相关部门的大臣本来就已经在讨论,以后要根据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将军费预算也在每年对应提升相应的比例。

每年造舰数量翻倍的话,也还没有超出相关大臣的心理预期……

就这样,大明决定了对巴黎海军条约的应对态度,这一天的早朝也结束了。

大明相关部门的大臣回去之后,把今天的事情也相应的安排了下去。

海军部、军械部、皇家造船厂等相关部门和公司,很快就收到了相应的通知。

军械部直接下属的船厂和皇家造船厂,也都开始按部就班的招募更多的工人,增加后续的造舰材料的订单。

同时对现有的造船订单进行调整,检验确认现有的船坞和船台数量。

朱靖垣早在七年多以前,就建议当时的皇帝朱仲梁,给官方和皇室的船厂下令,提前建设了大量的大型船坞。

现在的船厂要增加订单,除了招募工人的事情有点麻烦,其他方面都没有遇到大问题。

大明方面的动作,也很快就传到了泰西各国。

泰西各国没办法直接知道大明朝廷的决定,也很难了解到船厂决策层得到的消息以及下达的实际订单的数量和详细信息。

但是能够通过公共渠道,了解到大明的主要海军造船厂正在扩招,正在增加材料订单。

而且增加的幅度堪称“骇人”。

最起码在泰西人看来是已经到了骇人的程度。

直接翻倍了还不算骇人吗……

此时,泰西各国的代表,都已经回到了各自的国家,都正在按照条约调整造舰计划。

相关的消息传来,各国君主和大臣们都有点恐慌。

特别是露西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