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小皇帝新得到的特权(1 / 2)

大宋第一赘婿 零七度 1062 字 1个月前

苏轼还没有写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句子,但李仁却已经有这样的心态。

龙图阁依旧没什么变化,李仁特意闻了闻,毕竟当初这边给各种花卉添加肥料的事情,他可谓是记忆犹新。

好在宫里的人事儿做的不错,此刻龙图阁内外,已经满是花香味道。

陆谦笑呵呵的站在远处,似是想和李仁打声招呼,有攀龙附凤之心,却无攀龙附凤之胆气。

李仁嘴角微翘,把陆谦的姿态看在眼中,若没有对于陆谦的先导认识,他恐怕也不会知道这家伙是一个十足的小人。

时间太早,龙图阁中来的官员也很少,大部分都还在家中,小皇帝正在练字,童贯守在一边上,见着李仁缓步走了进来,便低声对着小皇帝言语了一句。

小皇帝顿时放下毛笔,抬头看去,顿时露出一张笑脸来:“李爱卿过来的这么快,朝会结束了?”

“结束了。”李仁拱手拜道:“拜见吾皇!”

“都是虚礼,何须如此?”小皇帝摆了摆手:“爱卿入座,尔等全都退下。”

左右两侧侍奉着的小宦官低着头转身,鱼贯退出。

龙图阁里内,只有一些守在书架边上的书虫太监,但距离皇

帝学习的案桌,却有足够的距离,根本就不可能听到这边的谈话。

李仁知道,这小皇帝必定是又有什么难题了……

“李爱卿的计策,朕用过之后简直大快人心,那幕后黑手有多少人,朕大致上也已经清楚。”赵煦忽而叹了一口气:“可惜这天下无数官员,朕却没有几个信得过的。”

李仁拱手道:“天下之人,皆为官家之子民,官家且不可妄自菲薄……只是,如果官家觉得手头人手不够用,何不……”

他压低了声音:“何不开恩科?”

“恩科?”赵煦面有迟疑之色:“今年春闱已经过去,若是要开秋闱,恐怕与祖宗制度不吻合。”

“制度岂非人定的?”李仁反问:“制度的制定,本身是为了便于管理一些人和事物,如果这个制度已经妨碍到了人和物,那这制度不要也罢!”

小皇帝面露讶色,显然对李仁极度超前,甚至于有些带着妖言兴致的话很震惊。

李仁拱手道:“依照周礼,周代可有皇帝之说法?”

赵煦愣了愣,摇头:“没有。”

李仁接着道:“依照制度,周代分封诸侯王爵,给封地、兵权,而今可有?”

赵熙有些变色:

“此举万万不妥,只怕会导致天下大乱,重演春秋战国割据纷争,让天下百姓陷于水火之中。”

“这便是了。”李仁道:“周代制定的周礼等朝廷制度,是因为那个时候的社会符合使用这样的制度来治理。

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变化,生产力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一切都开始变得不一样起来。

用孔丘的话来说,那就是周礼不存,礼崩乐坏。”

孔丘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彻底成为明清两代的无瑕圣人,他还需要经过程朱理学的不断强化,使儒教大兴,方才有无暇孔圣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劳动工具之间的问题,李仁早些时候就已经和赵煦说过,所以赵煦听的很明白。

“所以,制度应该是用来服务人的。”李仁道:“官家既然想要提拔一批自己的亲信,为何不能尝试着改变制度?”

“这……”赵煦思前想后,忽然盯着李仁:“李爱卿,你能不能为朕举荐一些可用之人?朕可以赐下同进士出身,出入宫廷也就不算违背制度了。”

李仁咧嘴一笑,这小皇帝也是一个小滑头,开恩科,牵扯太大,他还是没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

“可以。”李

仁颔首:“只是微臣怕将御史弹劾微臣,举荐亲信党羽,祸乱天子。”

“哼!我倒是要看看谁敢!”小皇帝一脸霸气说到后半句话顿时变成了一脸无赖相:“他上多少奏本,朕就焚掉多少奏本。”

他看着李仁恶趣道:“反正烧一封奏折的时间,绝对比写一封奏折快,也轻松。”

“此外,梁山泊那边的匪患闹得很凶,朕看谁上书最厉害,就把他调任过去,也可以落得一个耳根清净。”

李仁微微含笑:“这倒不必,官家须知,一个正常的朝廷中,总应该留下几个和官家唱反调的大臣,以此来警醒自己。

若是满堂诸公大人,都说阿谀奉承的话,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赵煦闻言,深思片刻后颔首:“倒是李卿家所言甚是,朕有些孟浪了。”

“臣举荐三人,可为陛下左膀右臂。”李仁认真道:“此三人都是臣之弟子。”

一边上素来和李仁较厚的童贯,都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白眼,感情说这么多的话,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弟子铺平仕途啊,仁哥儿不仅有好手段,更有不要面皮的无耻心。

赵煦一听眼睛发亮:“李卿家的弟子?”

李仁解释道:

“那些人虽然说是臣的弟子,但实际上,若是论学识广博的话,臣恐怕是比不上他们的。”

“哦?这又是为何?”赵煦越发感兴趣。

李仁道:“他们为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