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杨春明(1 / 1)

书写着高悬明镜的牌匾,高挂在公堂之上。

青石板铺就的地面上,两排手持水火棍的衙役分立两旁,他们的目光如炬,扫视着每一个进入公堂的人。

杨春明高坐上首,他的目光锐利,仿佛能洞察人心,手中的惊堂木尚未落下,整个公堂便已鸦雀无声。

“带原告被告上堂!”随着师爷的一声高呼,两位乡民被带上了公堂。

原告王大,是个身材魁梧的农夫,他满脸焦急,眼神中透露出对牛的渴望;

被告李二,则是一副市井小民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王大,你状告李二何事?”杨春明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大人,小人的牛走失了,后来在李二家的牛棚里发现了,可他硬说那牛是他家的!”王大的声音带着哭腔,双手颤抖着指向李二。

李二则不慌不忙,上前一步,狡辩道:“大人,这牛明明是我家的,我养了好几年了,王大这是诬陷小人啊!”

“可有证据?”杨春明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

王大急得满头大汗:“大人,牛是我从小养大的,它左耳后有个小缺口,这是它小时候不小心被树枝刮伤的。”

李二却冷笑一声:“天下牛多的是,有个缺口又算什么证据?我家牛也有!”

公堂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杨春明眉头紧锁,他知道,这起案件的关键,在于如何证明牛的归属。

他沉吟片刻,突然问道:“王大,你可有其他证据?”

王大面露难色,他只是个普通的农夫,哪里懂得什么证据,他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大人,那牛真的是我的,我可以对天发誓!”

李二则在一旁冷嘲热讽:“发誓?发誓就能证明牛是你的?真是可笑!”

杨春明的目光如炬,他知道,如果不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这起案件将难以判决。

他决定亲自去看看那头牛,或许,真相就隐藏在细节之中。

随着杨春明的一声令下,衙役们带着王大和李二,一同前往李二家的牛棚。

阳光下,那头牛悠闲地吃着草,似乎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场纠纷的焦点。

杨春明仔细检查了牛的左耳,果然发现了一个缺口,但这并不足以证明牛的归属。

他沉思片刻,突然问王大:“你可记得牛的其他特征?”

王大想了想,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大人,牛的右腿上有一块特别的斑纹,是我小时候给它烙的印记。”

杨春明立即命令衙役检查牛的右腿,果不其然,一块模糊的烙印在牛毛间若隐若现。

李二的脸色顿时变得苍白,他知道,自己的谎言已经被揭穿。

回到公堂,杨春明庄严宣判:“根据王大提供的证据,本官判定这头牛归王大所有。李二,你谎称牛为自己所有,本官判你赔偿王大损失,并在公堂前当众认错。”

随着惊堂木的一声脆响,这起因牛走失而引发的纠纷终于得到了公正的解决。

王大感激涕零,而李二则在众人的指责中低下了头。

.......

杨春明忙碌了一个上午,书写完几个案子的判词,待到了下午未时(1-2点)才有空用午膳。

府衙厨娘已将饭菜热了又热,张龙亲自将饭菜端到了杨春明办公处。

“大人,先用膳吧!”张龙忍不住叮嘱道。

之前,杨春明废寝忘食,常常忙碌到忘记吃饭,导致胃有些不适。

有一次肚子疼得厉害,还是张龙最先发现,将人送至回春堂看大夫。

自那次之后,张龙便每次都会亲自送饭菜,顺便提醒叮嘱一番。

杨春明温和笑笑:“好,劳你费心了。”

待用完饭过后,杨春明并未午休,而是继续大大小小事务。

都说京官难做,特别是知府,身为京都父母官,既要维护社会秩序,又要调解百姓之间时常发生的冲突与矛盾。

上至征收税收,下至抓拿偷鸡摸狗。

都归开封府衙管辖。

可想而知,作为开封知府,工作繁琐且复杂多样。

杨春明任职三年,年年绩评考核都是上优。

若无意外,等今年任职期满,便能高升。

这是府衙内所有人的想法。

下午天色渐沉,开封府衙的大门在乌云遮日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府衙内外,衙役们已经开始忙碌,却不知一场风暴即将降临。

大理寺卿裴文之,身着绯红官袍,腰悬金牌,手持明黄诏书,步伐坚定地踏入开封府衙。

他的身后,跟着一队全副武装的禁军,气势凛然,令人望而生畏。

开封府衙附近得百姓纷纷安静下来,连商贩们都不敢在吆喝。

府衙公廨内的官员们见状,纷纷放下手中的事务,面面相觑,不知何事惊动了大理寺卿亲自莅临。

裴文之的目光如刀,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知府杨春明的身上。

杨春明面色苍白,眼中闪过一丝惊慌。

他深知,裴文之的到来,绝非寻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