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墙角(2 / 3)

我去大户人家做客,爹爹连一颗瓜子儿也不许我拿人家的。逢年过节,就是跟爹爹埋头在账房里算账。现在我过的比那时还好些,也不见爹爹天天管我,骂我。你说,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他嗤笑道:“这什么爹,把你当男人养?”

“不准说我爹!”

他还说:“云缨,不如你试试看依赖我。你从小缺少正确的关爱方式。我会好好关爱你的。保证比你爹和殿下做的要好。”

这个思想就危险了:“景大哥,你这话被殿下听去了,不怕出事?”

“殿下把你一个人扔在这里,我看他也不是那么关心你。”

她叹了口气:“君琰他有自己的难处。”又正色道:“景大哥,你对我有救命之恩。但是你得明白,我是殿下的人,以后不许轻易开玩笑。”

“云缨,”景裕也正色道:“要是殿下有法子娶你,还会让你来武陵?不是我说,以前我很崇拜殿下。但是这几个月看到你这样,反倒觉得殿下有许多不周到的地方。万一殿下将来辜负了你,别忘了我这里还有你的位置。”

她拿起毛笔,胡乱抄着报表:“知道了。但我劝你死了这条心。”

送走了景裕,她一个人站在天井里叹气。距离上次见面,又是两个月了,不知道还要等上多久,君琰才会娶自己呢?

其实景裕说得对:她快十六岁了,正是灼灼其华的年纪。但是心态平和的跟老人家一般,很少会做春梦。不知,是不是所有关于风花雪月的相思,都放在那个人的身上。以至于现在她便少了去爱人的能力。

那么,就等吧。

人道是: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她并不认同,等待也可以是充实,美丽的。一点一滴,一朝一夕。她会让他的天下更美丽一点——春日繁花似锦,夏日风调雨顺,秋日硕果累累,冬日瑞雪皑皑。

除夕之夜,武陵城外南山寺的钟声响了。恰好这日大雪,钟声在漫天大雪中回荡摇晃。旧年最后一天的夜幕悄悄降临,笼罩了安详宁静的武陵。随着钟声一起,满街满巷的孩子们燃放爆竹,庆贺元启十六年的到来。

这日,她也收到了朝廷颁发的谕令:转南直隶大雪。此诚可喜。然此等天气,寒贫无屋者亦可悯怜。着各地县令着意巡查,勿使有所冻馁。

于是新年早上,她裹着狐皮大氅,带着几个衙役,走访了几条街。果然看到几户人家搭建的窝棚被雪压塌了。立即派了人前来重新搭建。老百姓都非常感激她,将家中做好的馒头,烧酒,冻肉,鲜鱼送到衙门,直到塞满了厨房。

回来之后,她便亲自下厨,为远道而来的几位朋友做菜。汤恩和还笑话她:“君子远庖厨,云县令反其道而行之。”

王毅,景裕是从南直隶特地赶来拜访她的,陆海楼则是从京城来的。加上一个汤恩和。五个人份的晚饭,除了鸡鸭鱼肉之外,还有从南方运过来的青芹、菠菜、韭黄,大头菜这些蔬菜。

到了晌午时分开饭。众人一瞧:大头菜做了菜包子,韭黄炒了蛋,菠菜加蒜头清炒。鸡是蘑菇鸡汤,小火炖了两个时辰煨出来的。鱼加酸菜,粉条,山椒,做了四川那边的辣子鱼。鹅是熏烤成的,片成片,就着山东的面皮,大葱,甜酱,裹成卷状……

汤恩和连连点头,夸赞道:“云大人好手艺啊!不去御厨当班可惜了。”

陆海楼倒是知道:云家无主母,云伯伯又是个大清官,家中并不是非常阔绰。偏偏云缨从小就贪吃,常常自己动手折腾吃的。只是没想到还自学成材了。尝了几口,依稀有家乡的风味。只说道:“这菜做得太多了。”

王毅已经自斟了一杯山西烧刀子酒。他今年治水有功,已经快调去工部了。想到云缨曾帮了大忙,所以特地来拜年。

酒过三巡,云缨首先问了陆海楼近况。陆海楼恩科名列探花。如愿入翰林院授职编修。但是陆哥哥自己还不甚满意,说是临场没发挥好。

陆海楼只告诉她:“明年进吏部。冷大人门下。”

王毅叹息道:“冷寒冷大人识才。探花郎跟着他,绝不会吃亏。倒是工部尚书柳溯寻,恐怕我跟了他日子不好过。”

云缨知道王毅因为李继的事情,得罪了柳溯寻。于是问道:“李继后来怎么说?”

王毅告诉她:“被发配充军了。去了山海关。也不知如今怎么样了。”

景裕插了一句:“我倒是知道:那个家伙在军中吃不了苦。三番两次要逃,都被抓了回来。还常常说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伍长贬成了杂役。”

汤恩和是个心软的。只说道:“这读书读的不对也害死人呐。都追求什么名士风流,有甚用处?真干事了,一个个跑的精光!”

云缨两只手放进袖筒里面。又问道:“那梁王殿下最近如何?”

景裕,陆海楼都住了嘴。

只王毅不知她和粱王的渊源,道:“殿下前段时间出使了突厥。和突厥谈判了岁币问题,听说突厥可汗也很是佩服殿下的人品学识。”

她“噗嗤”一声笑起来:“殿下的学识?殿下读书怎么样?”

这个汤恩和知道:“殿下如今拜冷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