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 就意味着两者的速度整整相差一倍。在机动性上,敌人若采用风筝战术,你几乎永远无法追上他们的步伐。山口江源感叹道:“八路军所使用的战车,凭借其发动机更为强劲的马力,携带了更多的吨位。正因如此,他们能够装备起两百毫米厚的装甲,并拥有一百二十五毫米口径的战车炮。这一叠加效应导致的结果是,帝国的战车根本无法穿透敌人的装甲。而敌人只需一炮命中,我们的战车便难逃毁灭的命运。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 我们即便拥有十倍、百倍于敌人的战车,也难以战胜他们。”这一结论骇人听闻,多田骏虽心有不甘,却也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他面色凝重地提出一个建议:“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两台发动机安装于一辆战车上,同时仿照八路军,增强装甲厚度,配备更大口径的战车炮?”然而,司令官虽精通战事,但在战车制造方面却是个门外汉。坦克的设计需兼顾火力、 装甲与机动性的微妙平衡。增添一台发动机,车体便随之膨胀,装甲亦愈发厚重,坦克的重量陡增,速度却可能不升反降,即便有所提升,亦属微乎其微。再者,底盘的扩张无疑会削弱其通过性与隐蔽性,使之中弹的风险骤增。山口江源苦口婆心地一番解释,终使多田骏恍然大悟,战车的制造绝非儿戏,不可轻率从事。否则,那所谓的战车,恐怕连诞生的机会都微乎其微。多田骏虽意识到自己的谬误,却仍不甘心,继续绞尽脑汁,提出新的构想: “我们发动机的功率能否有所提升,直至与对方持平?哎,对了,我们不是缴获了一些吗?直接仿制他们的不就好了?”一个门外汉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讨论着战车的制造。山口江源心中厌烦至极,却仍不得不耐着性子解释。他们目前的发动机技术还远远达不到这辆坦克的水平。仿制?哪有那么容易!发动机是极其精密的部件,材料硬度稍有不足,或是关键部位偏差一毫,都可能导致仿制品无法问世。 若要仿制此战车,全套图纸必不可少。然而,如今图纸尚且难求,就连缴获的发动机也无一完好。车体内部留有二次爆炸的痕迹,显然敌人是有意破坏,以免泄露过多信息。此刻,多田骏才恍然大悟,自己先前的想法是多么外行与天真。对于战车的设计制造,他或许能提出要求,但若想提出建议,无疑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八路战车的强大,在多田骏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迫切渴望拥有同等威力的战车,这一需求愈发强烈。 若无法制衡八路军的战车,便意味着皇军在武器上已彻底落入下风,这将直接关乎战争的胜负天平。多田骏提出一个设想:若能缴获一辆完整的战车,仿制其所需时间几何?山口江源摇头,神色凝重地说道:“司令官阁下,您或许还未深知其中利害。以发动机技术为例,我们已远远落后于对方。仅一个发动机,就需攻克数百项技术难关,方能有望仿制成功。而这一过程,又将耗费多久? 我也无法提供一个确切的答案,保守估计,至少需要五年之久。”多田骏闻言,彻底陷入了沉默。等待五年,那直面敌人战车的英勇部队恐怕早已牺牲多次,山西的防线也早已岌岌可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