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不及,生怕沾染是非。陆印生眼神中透着冰寒,盯着林小风,而林小风则处之泰然,面不改色,挥手示意众人进入大殿,共议国事。
在宏伟壮丽的殿堂之上,靖江帝稳坐龙椅,和颜悦色地询问林小风的身体状况,林小风随机应变,声称因担忧皇上安危,使他身上的顽疾奇迹般地痊愈了。众臣听闻,心中各自腹诽:林小风这人脸皮之厚,真是不负其名。靖江帝言辞简洁,开始了朝议,而林小风恰在此时,适时呈上了一份密封的奏折,直指户部尚书陆印生与反叛势力暗中勾结。这消息犹如晴空霹雳,震动全场,陆印生脸色刷白,尽管极力维持镇定,却无法反驳。
随后,王景文在朝堂上大声宣读奏章,林小风列举的事实清晰有条,毫无矫饰,每一句控诉都铿锵有力,令在座的群臣听后无不为之震撼,恍然大悟。靖江帝亲自向陆印生提出质询,后者虽竭力辩解,但在铁证如山面前,不得不低头认罪。靖江帝旋即下令将陆印生囚禁至北司,并交由林小风依法处置。与此同时,为了褒奖林小风此次敢于冒险、揭露真相的英勇行为,皇上赏赐给他大量的金银珠宝、华美绸缎,并颁赐了一块免死铁券。然而,林小风在惊讶之余,心底却泛起一阵惶恐,深知这免死铁券的背后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危机四伏,但他表面依然表现出感激涕零的模样,接受了这份荣誉。
待陆印生颓然退出朝堂,满殿臣僚都不禁对这位昔日的老臣投去了同情的目光,揣测林小风将会如何严惩这位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同僚。靖江帝见朝议渐近尾声,又询问其他臣工是否有要事亟待上奏,此时,林小风再次挺身而出,显然他还有其他重要事务亟需向皇上禀报。
林小风立于朝堂中央,其身影庄重而坚定,话语如同铁锤击石,清晰而有力:“陛下,臣亲自出海实地勘查,发现那海外疆域蕴藏着丰饶的金银矿产,足以填补靖江的资源短缺。然而,当前海禁政策繁复繁琐,犹如一把生锈的锁链,牢牢束缚住了渔民和海商的手脚,切断了他们赖以生存的航路。臣恳请陛下解除海禁,允许沿海州县的百姓自由航行。另外,臣亲眼目睹了反贼所操纵的船只,其精良的建造工艺和巨大的体型远非我朝廷现有的船只所能比拟。若能开放海运,不仅可以振兴我国造船业,还能方便我们追踪并一举剿灭反贼。臣所述之言,字字发自肺腑,恳请陛下垂听。”
群臣听罢,面面相觑,低声议论纷纷。兵部尚书曲地杰第一个站出来,对林小风的观点表示异议,这让林小风颇为意外。曲地杰坚称靖江的战船质量绝对不下于反贼的舰艇,关键在于船只对抗风浪的能力,同时透露兵部已部署兵力全力追捕反贼,坚信胜利在望。林小风听后,深知汉江王的造船技术确实卓越,此刻只能默然。
曲地杰进而深入阐明实行海禁的理由,强调先帝之所以实施海禁,主要是为了杜绝海商偷税漏税的现象、保护国家资源不被流失,同时也是为了打击海盗活动,维护朝廷的统治稳定,再加上造船所需耗费巨大,现行的海禁政策实为审慎宽容之举。白永元也赞同曲地杰的看法,指出废除海禁将影响到朝贡国的利益,以及朝廷从海上贸易中获得的有限收入,多数官员对林小风的提案持否定态度。
面对诸多质疑,林小风据理力争,他指出海贸带来的巨额利润,正是民间百姓冒着成为海盗的风险投身海洋的主要原因。他建议朝廷放宽管制,合理引导民间力量参与海贸,如此必能极大地提升国家税收。对于侵犯朝贡国利益的担忧,林小风明确提出应以靖江百姓的利益为首要考量,只要保证公平交易,就不会侵害他国权益。
靖江帝适时打断了激烈的争论,他认为海贸问题错综复杂,不可轻易改动现状,同时对朝廷成功围剿反贼抱有信心。尽管如此,林小风依旧坚守己见,表明会保留自己的意见。朝会结束后,靖江帝特意在乾清宫单独召见林小风,询问他为何如此坚持主张开放海禁。
林小风以红薯为例,试图启发靖江帝认识到海外可能存在的强大文明,但靖江帝以红薯不适合作为主食以及对海外文化的疑虑予以回应。林小风尝试引入现代的地理观念,提出世界可能是一个球体,各国都可能是世界的中心,但靖江帝对此言论反应激烈,质问林小风是否在误导太子,并警告他不要再妄加揣测。
林小风在满腔失望中准备退下,此时靖江帝突然提及他曾许下的一项承诺,若林小风能办成一件事情,他将满足林小风一个愿望。林小风闻此言,内心波澜起伏,满怀期待地准备提出自己的交换条件。
靖江帝面容沉郁,心中估摸林小风或许会提及涵淼公主的婚事,正预备顺应时局,了却这件悬而未决的家族大事。然而,林小风突如其来的话语打破了预期的宁静:“微臣斗胆恳请陛下恩准开放海域的议案!”靖江帝闻此言,脸色瞬息剧变,厉声追问,试图确认林小风的真实意图。林小风虽明知此事阻力重重,却仍执着地再次陈词,显示出他对变革的热忱与决心。
靖江帝勃然大怒,痛斥林小风轻浮草率,国家大计岂能如同儿戏般随意对待?然而,回想起林小风素日行事严谨,口碑卓著,靖江帝脸色稍显缓和,申明私事他可以酌情考虑,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