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4 / 11)

已沾染世俗铜臭之气。”

杨白溪一愣,不知他何出此言。

林小风尖锐地指出:“加班固然劳累,但你们深夜伏案工作的目标,是为了背后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真正的勇士从不抱怨,而是乐于奉献。设想一下,当你们结束一天的辛劳,将加班餐带回家里,骄傲地告诉子女这是辛勤付出的回报,这对于培养后代坚韧不拔的精神多么具有激励作用!如果因为不愿加班,当百姓身处危难,急需你们的报道援助时,却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而无力成文,那将是何等的悲哀!”

群臣遵循礼仪依次退下,靖江帝此举令林小风心头一震,略感意外。照常理判断,李德贤当日的论述本应成为定论,然而靖江帝犹疑未决的表情映入林小风的眼帘,仿佛平静湖面上泛起的阵阵涟漪,搅动着他内心的揣摩,猜不透帝王的心思深浅。正当林小风在心里细细琢磨之际,他谨慎地发出一声试探性的询问:“陛下,关于陆印生的最终处置,您有何考虑?”靖江帝的目光如夜色般深邃,直接迎上了林小风的目光,缓声回应:“爱卿希望朕宽宥陆印生,朕愿采纳此议,此事就此打住,朕无意再深究。朕留你下来,实则是要单独商议锦衣卫基层人员匮乏的问题,你是否已经开始着手解决了呢?”

林小风暗自惋惜,他知道军队严整不仅仅是一种纪律表现,更是战斗力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接着,他低语向谢洪信询问,得知靖江帝因无意间听到石榴姐在练习杠铃时受伤,这才特意赶来查看。林小风闻讯,脸色严峻,当下严令今后不得让孕妇参加此类练武活动。

靖江帝婉转地提出,真实的战场上绝非靠喊出招式名字就能克敌制胜。林小风听后,面色微变,却马上领会了靖江帝的教诲,表现出虚心接纳的姿态。然而,古达基等人尽管内心嘲讽不已,却在表面依然保持着敬畏之态。对决中,一方翻滚腾挪,自称施展“兰蝶划云游身步”,另一方则凌空跃起,试图以“凌波微步”压制对手,这样的情景显得荒诞离奇,令人哭笑不得。

林小风见他听得入神,便继续道:“杨大人,你觉得在面临道德困境时,应该如何抉择?”

靖江帝听完他们的剖析,心中顿感宽慰,同时也对太子的转变表现出惊喜,太子今日的举止,颇有几分仁厚明君的风范。林小风亦是满心欢喜,发现太子在他离京期间已有显著成长,竟能够洞察治国之理。靖江帝坚持认为陆印生勾结反贼,应当诛杀三族,而李德贤与林小风再次强调量刑应注重惩戒效果,陆印生作为资深老臣,应当考虑到其过去的功勋,不应因一时之失就殃及全家,否则会引发朝臣人人自危,言论闭塞,上下离心离德,甚至滋长出懒政怠政的风气,最终受害的将是天下苍生。

林小风此言甫出,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轩然大波,满朝文武瞠目结舌,难以置信这位向来疾风骤雨般果断的林小风,竟会在陆印生的处置上展现出相对宽容的一面。几位深受敬仰的老阁老面面相觑,其中白永元老大人更是眼神中闪烁着困惑,凭借他对林小风的深度了解,今日此举无疑令人大跌眼镜。靖江帝紧紧盯着林小风,目光犀利,显然也为他的提议感到意外至极。

杨白溪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心中却是更加不悦。他只觉得这林小风年纪轻轻,却如此狂妄,对圣人教诲都敢质疑。

他转过身,目光直视着杨白溪,那双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身为官员,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同僚间的争斗,更多的是来自百姓的期待和责难。政令下去,效果如何,往往需要时间去验证。这期间,非议、攻击,哪一样能少得了?这时候,道德能给我们多少帮助?恐怕更多的,还是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去支撑。”

林小风却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他抬头望了望那轮皎洁的月亮,轻叹一声:“道德,当然是好东西。可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单靠道德,又能走得多远?做官的人,面对的不仅仅是同僚,还有百姓。政令下去,效果如何,需要时间才能看出来。这期间,少不了非议,少不了攻击。这时候,道德能帮你什么?还不是得靠智慧和坚韧的精神,才能撑过去。”

林小风挥了挥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你先去忙你的吧,这里的事情我会处理的。”

杨白溪一听,眉头紧锁,心中颇有些不悦。他自幼受圣人教诲,自然对道德二字推崇备至。他反驳道:“圣人之言,岂能有错?你怎能如此轻率地否定?”

林小风稍作停顿,让在场的众人有了深刻的反思时间。他接着问:“你们可知朝廷老臣对我们这一代读书人的评价?”众人皆竖耳倾听。林小风揭示:“他们时常叹息,认为后生一代不如一代。”众人听闻,表情中显露出不满。

林小风从容不迫地说道:“然而,在我看来,我们报社的同仁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勉耕耘,每一次深入调查、每一篇客观报道,都体现了敬业精神。那些感叹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学习我看待你们的眼光。你们虽然生活在困苦之中,却奔走于城市乡村,为民喉舌,虽身为平民,却敢于直面社会的黑暗,挑战不公。我对你们充满了敬意,赞赏你们以专业精神照亮黑暗,播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