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换手(2 / 3)

“这不是才没回来几天么?怎么又要回去?”

“妈不肯跟我一起进城。我跟妈商量好了,家里新起个宅子让妈住的舒服些,都已经请好人手了。”

“那行吧......如果起宅子钱不够找你姐哈。”常有光还比较惋惜,一边回屋换衣服一边回头:“可惜了......今儿个吉祥戏院有京城京剧二团谭富英的《定军山》,这可是他从天津回来之后的第一场。”

常有光回屋后换了一身湖色的串绸长褂,内联升的布鞋,出来后问阎宝珍:“宝珍,阿玛和奶奶都起了么?”

“看这时辰差不多该起了。”

“走,去请个安我就出门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不在家吃早饭了?”

“不吃了,等下路过东安市场,去五芳斋随便吃一口。”

常有光和阎宝珍两口子去82号院给公公常老头(父)和马奶奶(母)请安问好,王德明就去南房(倒座房)中间屋子里把自己的自行车推了出来,打了盆水准备用纯棉的软抹布好好的擦擦灰,再上点油保养、保养。

王德明的自行车是英国Raleigh罗利牌,俗称:凤头车,26型的大链套,纯厚牛皮的车座,带变速的加快轴,锃亮的摩电灯,挡泥板上的反光灯和自行车铃......

如果把50年国内生产的飞鸽自行车比作是奥迪的话,那王德明的这辆凤头车,就真的可以比作法拉利了......

凤头=风头,这辆车一骑出去,绝对是风头无两。

正擦着呢,一回头,常有光两口子一起从82号院回来了,王德明非常好奇,怎么今天是一起回来的?

往常两口子请安后,阎宝珍都要继续留在82号院,伺候公公、婆婆,还有大姑姐洗漱、早饭......等中午和晚上了还要再来一遍,不仅如此,出门前和回来后,都要去公婆那里打招呼......

看着王德明好奇的面孔,阎宝珍笑着解释:“阿玛.....爸让我们以后把这些规矩都扔了。”

“来回的净折腾了,有这时间干什么不好?”

“还说咱们家都登记的汉族了,以后这家的称呼也都改一改,别喊阿玛和奶奶了,以后都喊爸、妈。”

王德明满意的微笑着,心想,这些个破规矩早就该扔了,还以为大清还在呐?

只不过自己一向与人为善,也有着小心思,姐姐平常也没说什么,也就这么着了。

看来常老头还是很清醒的。

也是,现在赚钱的主力军其实是姐姐,常家跟其他的旗人家庭一样,也没什么谋生技能,或者说他们的谋生技能过时了,除了卖家底,最多也只能是去摆摊卖货,或者走街串巷的做点小生意......能糊口就不错了。

钱是英雄胆,常有光公子戴上墨镜,点燃一根骆驼牌的香烟,一提大褂的下襟,潇洒的对着阎宝珍和王德明挥挥手,出了院门喊上洋车,直奔东安市场。

姐姐阎宝珍则是边陪着王德明一起擦车、保养,边聊天。

“德明,刚才说公公你去中医学协会找夏锡五大夫的时候,拎两个家里的瓶子过去,虽然有荣四爷打的招呼,但是现在毕竟是解放了,咱们不能在人情上让人家觉得咱们不懂事。”

“知道了,姐,去的时候我去月盛斋买酱肉吧?以后细水长流,头一次就直接拿古玩去好像太重了,不利于以后的交往。”

“行,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好了,姐,我去门了,您去跟继八奶奶做衣服吧,你们俩也别太累了,活是做不完的,钱也是赚不完的......”王德明欲言又止.....

阎宝珍释然的笑了笑,拢了下头发,温柔的回复:“嗯,知道的......”

......

瓦窑村,给王德明家盖房子的泥瓦匠们早早的就到了,干活也都没稀得力气,拿着铁锹和镐头沿着之前王德明用石灰划线处就开挖。

王德明上次临了还说着,因为时间短,等下次了还会继续讲解这院房怎么盖?

之前讲的是最普通的单架梁,后面的三架梁、五架梁,可复杂着呢,中间还得有立柱,硬山顶清水瓦,广亮门、如意门怎么搭?

嘿,人家就一个读书的,怎么懂这么多建造的活呢?

对了,烧窑人家也会,走之前一直还把什么时间往烧窑里加水告诉了阎大爷,嘿......瓦窑村要是能重新出青砖、青瓦,那可要赚多少好钱啊?

泥瓦匠们卖力气的干活,王淑琴就带着秦淮茹一大早起来就烧大灶,烧热水,水里还放盐和糖。

看着王淑琴一大把的放盐和糖,秦淮茹小声的提醒了一句:“婶儿,不用放这么些盐和糖吧?这老些,估计要好1、2毛钱了!”

王淑琴微微一顿,先看了下不远处笑哈哈干活的泥瓦匠们,然后才低声的教育秦淮茹:“小茹啊,婶子知道你是为婶子好,也是过惯日子的人......可人家帮咱们干活,咱们就得给人家照顾好了,工钱是工钱,情分是情分。”

“还有记住了,小钱不要省。该省的是不该花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