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香江的利益(1 / 2)

有人说60年代的香江是轻工制造业的天下,服装纺织业、塑料业占据香江贸易出口的60%以上,仅服装纺织业就占到40左右。

香江的服装和纺织、塑料产品,占领全球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据统计,60年代香江有超过2万家的服装纺织厂,但是人数超过500人的只有100多家,90%左右都是5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

这些家庭作坊也没有什么用工合同,只要老板拉来订单,就会联合家人,到劳工市场临时喊几个人,或者租用仓库,或者在工业大厦里租单位,开始加工。

计时或者计件来给工人结算工钱。

没有投资、没有技术、没有品牌,只要能拉来服装订单,就能赚快钱,所以后世香江的服装业根本就没有什么叫得上的品牌。

可以说只要任何产业,只要中国人参与其中,都会拼命内卷。

60年代的香江是经济腾飞的十年,从转口贸易转向制造业,从而带动金融和地产行业的增长。

银行业如同星星点点的发展起来,除了千年老大汇丰银行,香江本土的钱庄银号全部转型为银行,比如恒生银行、远东银行,还有东南亚资本来到香江开办的银行,比如泰国的盘古银行和马来西亚的东亚银行.......

从香江之前只有一个香江证券交易所(香江会),上市的股票基本都是英资洋行,最有代表的就是怡和,直到69年李福兆牵头开办远东股票交易所(远东会),专门为华人进行上市融资。

远东会的出现让华人富豪如同春笋般的在香江冒出来......

钱一多,就立刻反应到房地产行业,60年中环的地价才每平方尺800港币,到63年就翻了几倍到2000港币;铜锣湾从650港币涨到1000港币;尖沙咀从500涨到1300......

香江发展的如此迅速,是离不开优质的劳动力成本的,无论是62年的大陆民众,还有65年越南战争导致的越南难民潮,都给香江带来了大量的优质,低价劳动力。

结果房地产一热,马上热钱涌入开始炒地皮,银行大量房贷,马上就造成香江65年的金融危机。

65年1月,明德银行倒闭,继而广东信托银行停业,引发直接引发香江的金融业危机,股市连挫不说,其他华资银行普遍发生挤提。

广安银行、道亨银行、永隆银行、远东银行、广安银行,连最大的华资银行恒生银行都面临挤兑风险,不得不出售股份换取足够的储蓄备用金来度过难关。

当时被挤兑的银行只有三个选择:1、接受美资大通银行的紧急贷款;2、马上关门政府接管;3、接受汇丰银行的收购。

当然,前世是汇丰银行以5100万收购恒生银行51%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完成对香江华资第一大银行的收购,但这一世换为王德明。

要知道这时候恒生银行已经有9家分行,在柴湾和慈云山都有分行,总存款高达7个亿......

前世邱德根的远东银行,最后被花旗银行(万国)收购,同样也被王德明拿下。

至此,王德明变身成为香江最大的华资银行老板。

金融业的衰退又马上波及到房地产行业,香江的地价、楼价直接腰斩,众多地产公司破产......经济下行后为67年的“反英抗暴”埋下伏笔。

香江的经济直到69年才逐渐复苏。

有人说香江的经济发展是英国人的功劳......那真的是纯属无知,就算是72年港督麦理浩上台,英国人的政策也是“积极不干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简单理解就是我只要钱......所以才有香江60年代的警匪一家。

之所以有70年代的廉政公署,也是香江这块蛋糕足够大,可以被英国本土的上层人士切割......葛柏一个没有背景的总警司一年都能捞上百万英镑,谁看着不眼红?

......

71年4月1号,愚人节,从夜晚的太平山山顶望下去,香江的中环灯火交映,皇后大道等几条主干道上的小汽车如同火龙缓缓游动......

港督庄园里欢歌笑语,厅内香江的古典乐团正在弹奏轻柔的曲目,无论是洋人还是华人,俱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手里拿着香槟,三五成堆,轻声交谈。

港股葛量洪,按察司葛来格,警司葛柏,王德明,还有香江的两位船王包先生和董先生,刚好是三对三,在宴会厅的一角,不知道聊着什么,时不时的轻笑几声。

虽然宴会厅里很多人都眼热不已,但是没有人敢上来打扰他们。

葛港督看着眼前的三位华人精英,也不禁感叹,这三位可都是在他的任期内发展起家的,竟然出现两位世界船王。

希腊的世界船王奥纳西斯被动的只能排名世界第三。

但是,最可怕的还是这位帅气鄙人的王先生,银行、房地产、航运、纺织,香江这四大支柱产业,他都是佼佼者,不,是独树一帜......

不过也是好事情......至少我的退休生活是富足且美满的。

葛港督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