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武林大会(1 / 2)

混迹天涯 墨筇 1038 字 2个月前

八月十六日,武林大会正式开始。

一如既往,先是祭典,作为武林中最大的盛会,武林大会的祭奠可谓是隆重而繁琐。着装、礼仪、言语、步骤都有严格要求。

而且祭祀的地方还分多处,除了要祭天祭地,祭拜历代武林盟主和一些名垂千古的侠士之外,还要祭奠“三圣”。

这一点倒是与道教有几分相似,道教以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为三清,而侠士则尊墨子、孔子和孟子为三圣。

“并尊儒墨,以墨为形,以儒为心”,不光是剑门这般,整个武林都差不多。

孔子、孟子不必多说,这二人在中原的地位世人皆知。至于墨子嘛,江湖中人皆尊其为侠客之祖,地位更在孔孟二人之上。就比如说,起初的武林盟主,就被称为“巨子”,而直到现在,不少人也会称呼自己为墨者。在祖庙中,三圣的塑像一直也是以墨子居中,孔孟于两侧。

孔子被人们尊为“至圣”,孟子被人们尊为“亚圣”,这一点在江湖中亦是不变,而墨子呢,则被尊为“嫡圣”,一来有“嫡系”之意,二来也与墨子的名字“翟”同音。

其实按照

中原的传统,这么做是大大的不应该,因为谐音即是冒犯,更何况是同音,避讳一事古来有之,秦汉之后更为兴盛,而“嫡圣”一说,甚至连武林盟主之位都是从东晋才开始的。

众人将墨子尊为“嫡圣”并不是没有考虑到避讳一事,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考虑到避讳一事,故而众人才有意取了“嫡”字,说白了,就是要对着干。

当时民间就流传着这么一首小诗:

“最是腐儒规矩多,一讳万事皆蹉跎。若是孟德为今主,儿孙应该改姓何?”

可见,当时人们对于日渐繁琐的避讳一事已然到了深恶痛疾的地步。

其实,不光是“嫡圣”这个名字,就连整个武林都是“对着干”的产物。

众所周知,两晋朝堂实行九品中正制,寒门士子即使才高八斗,虽有雄心壮志,也根本没有报国之路。

而且西晋被灭国后,五胡乱华,中原之地赤地万里。东晋小朝廷偏安一隅,仍不思进取。

朝野上下奢靡之风日盛,阴柔之气日弥。男儿的志向不再是封狼居胥,守土一方,而是求仙问道,高谈阔论,终日服食五石粉不说,各个是浓妆艳抹,毫

无男子气概。

正因如此,一众绿林好汉,还有一些乡绅、名门,这才大举“武林”大旗,尚武,尚德,尚贤。而且不时还会聚集一处,以“武”会友,不讲出身,不讲门第,不讲高低贵贱,不讲贫穷富贵,拳头底下见真章,刀剑低下说高低。

开始不过单纯的切磋比试,后来渐渐形成规模,人们便就约定了时间,选定地点,一年一聚,而武功第一者便就被尊为“武皇”。

那时的“武皇”虽然名为“皇”,但却仅仅是一个名号,没有太多权利,也不是被特别看重。

而后来因为时局动乱,还有朝廷打压,不少门派都被无端灭门,而不少侠士也被无端暗算。

也正是这些原因,一步步让整个武林拧成了一股绳,更让“武皇”这个“虚名”的权利是越来越大。

也就是那个时候,定下了“三圣”更定下了“嫡圣”这个名号,而同时,也将“武皇”这个名字改为了“巨子”,当然,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改成了“武林盟主”。

而武林大会,也从一年一度,改为了三年一度,后来又改为了五年,七年,直到现在十年一度。

至于“

入江湖不入朝堂,入朝堂不入江湖”的规矩也是从东晋时就早已有的。不过那个时候还不是特别严格,不似现在这般。

祭奠完毕,已然是下午了,但是依旧要比武,这是武林之中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无论再晚,都得比,这次还算短的,之前还有耗到天黑的,不过依旧是得比。

多则四五场,少则两三场,无外乎是讨个吉利。

比完之后各自回去休息。

这一天,很拘束,但也很轻松,诸多规矩,诸多事项,此前林承厚、朱永真、林风默等一众早已给林雨辰叮嘱清楚。要干的本来就不多,除了下跪、磕头、上香等事情之外,大部分时间就是安安静静地站着。

所幸一天风平浪静。

第二日,也就是八月十七日,比武正式开始。

众人齐聚荡剑山前。

这荡剑山也算是剑门的一景。

十余丈高的崖壁,犹似刀劈斧砍而成,崖壁顶端虽然是郁郁葱葱,但是崖壁上却是寸草不生。

那崖壁上还雕了一个巨大的“侠”字,是数百名能工巧匠,耗时数十年才完成的。

悬崖脚下是一个天然石台,当然,现在已然被修得是华丽至极,雕栏

玉砌,金碧辉煌,唤名曰“凤凰台”。

比武就在这凤凰台上。

凤凰台乃是坐北朝南,而其东、西、东南、西南四方各修了四座高阁,这些高阁皆是“外三内五”的形式,比武时,一些名门正派和一些有名望的武林侠士便就在这些楼阁上观礼。

同样,地位越是尊贵,所处的层数便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