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正面作战(1 / 3)

虽连续数日的平静,但楚军紧绷的神经始终未敢松懈。

在这难得宁静的背后,一股暗流却在悄然涌动。方贺收到线报,赵军正在酝酿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正面进攻。

两军对峙,如同两只猛兽在暗处窥视,每一刻都充满了紧张与不安。

极限的拉扯、不断的试探,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随时都有可能点燃战火。

佯攻与真攻的界限模糊不清,演习与实战的转换只在瞬息之间。

每当进攻方尝到一丝甜头,便会如狼似虎般投入更多的兵力,扩大战果。

这正是狼性的进攻机制,赵国这个充满贪婪与野心的国家,更是将这一机制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这关键的时刻,雷寂经过艰苦的修炼,实力已经突飞猛进。他隐隐间已经触摸到了元婴境界的门槛。

在谢安之的悉心帮助下,他准备了二十几颗灌满雷元力的蓄元丹,这些丹药将成为未来作战时的强大助力。

一天午后,太阳如烈焰般炙烤着大地,军营中的士兵们显得有些疲惫不堪,就连雷寂也难得地躺在阴凉处躲避酷暑。

天空中突然升起了一颗耀眼的红色信号弹,代表有一定规模的敌情。紧接着又是两发,代表敌军人数众多。

军营中的号角声骤然吹响。

士兵们瞬间从慵懒中惊醒,迅速集合起来,奔向各自的阵地。

方贺将军冷静地指挥着众将士,按照事先制定的作战方针迎战。

被割让的南临城坐落于山谷洼地之中,与楚军阵地之间仅隔着一片宽阔的空地。

这片空地因长期人踩马踏,几乎寸草不生,不合适隐蔽,只能正面战斗。

往常赵军偷袭总是绕行东面或西面的草丛和树林中。

这次赵军主力部队直接从南临城的正门出发,浩浩荡荡地杀来。

最前方,六名少将各自率领着三百人的先锋队,如狼似虎地冲锋在前方。

左军和右军各由一名中将和三名少将分别带领着一千五百人的两翼部队,形成强大的夹击之势。

敌方守城上将龙五亲自坐镇中军。这支中军规模庞大,气势如虹,约有三千五百人,还有两名中将和六名少将辅佐。

八千余人的赵军迅速在楚军阵地前摆开了攻城阵势,战鼓擂动,杀声震天。

将方贺站在城楼上,目光如炬地注视着下方的敌军。他迅速指挥着各队士兵就位,弓箭手们整齐地拉开阵型,瞄准了城下的敌军。

兵者,诡道也。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赵军有可能只是进行一场演习,但随时也会发展成实战。

赵军上将龙五一声令下,赵军的六支先锋队中,有两队率先推出了攻城车。

这些攻城车身披坚固的铠甲,由野牛和人力共同驱动,目的明确:一、撞破城门,二、护送兵力直达城下。

双方的上将均已露面,气氛紧张到了极点。龙五面无表情,右手一挥,攻城车便如同猛虎下山般向南御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御南军突然打开城门,铁骑如潮水般涌出,迅速摆开阵形。两名将军各自率领一队骑兵,直扑攻城车而去。

战场上顿时人仰马翻,杀声震天。

楚军铁骑灵活机动,向攻城车投掷燃油瓶。两辆攻城车燃起熊熊大火,不久后便趴在了地上,动弹不得。

赵军的其余先锋部队见状,纷纷持长枪上前,欲与楚军一决高下。

然而楚军早有准备。骑兵们两旁绕开,后面则露出了一排排长枪步兵和弓箭手。

一时间,箭矢如雨下,双方纷纷有人倒下。不多久后,两军的长枪部队便杀在了一起,又有骑兵战马冲撞,寒光交错,血光四溅。

战场上,双方各有一千多人厮杀在一起,死伤惨重。

方贺将军果断挥动令旗,又有更多部队从城门中冲出,意图对赵军的先锋部队形成合围之势。

赵军的两翼部队也迅速包抄过来,支援先锋部队。

战斗愈发激烈,双方将士都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过人的勇气。

谁将在这场激战中取得胜利,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雷寂急得直咬牙,向明毅将军申请出战。明毅叮嘱再三,让雷寂等人注意安全。

王哨子骑着一匹战马,雷寂坐在他身后。他俩快速靠近战场,眼见前方的混战愈发惨烈,两军将士如狂风暴雨般交织在一起,只能通过战袍的颜色勉强区分敌我。

雷寂轻轻拍了拍王哨子的肩膀,王哨子心领神会,驾驭战马缓缓向敌方靠近。

随着距离的缩短,雷寂搭起弓箭。当距离两百步时,他右手拉开弓弦,张力紧绷。

在距离又缩短五十步时,雷寂果断地松开手指,一记蕴含雷力的箭矢划破长空,直射向敌方。

箭射出后,王哨子立即调转马头回撤。

雷寂回头观察战场,敌军一名上士中箭倒地,混战中其他赵军并未发现偷袭者,没有立即追来。

他再次拍了拍王哨子的肩膀,示意继续前进。王哨子立刻策马,继续靠近敌军。

当距离敌军约一百来步时,雷寂再次搭弓在手,一箭射出,又有一名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