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北海孔融(1 / 2)

经过数日艰苦跋涉,知其终于率众人——包括两千名铁骑,浩浩荡荡地抵达了北海城下。城墙上,军旗猎猎飘扬。

斥候们敏锐的目光早已捕捉到了这支远道而来的军队,他们迅速折返,飞奔进城内,第一时间将这一重要情报报告给了北海太守——孔融。孔融,这位学富五车、德高望重的文官,素来以其宽厚仁慈著称,听到有如此规模的骑兵队伍突然出现,心中不免生疑,但也隐隐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思忖片刻之后,孔融决定以礼相待,展现北海的开放与包容。他命令手下将士整理仪容,备好马匹,亲自前往城门迎接这批神秘的来客。孔融深谙外交之道,他知道,无论来者是友是敌,保持应有的礼貌总不会错。更何况,眼前这支队伍的出现,极有可能改变北海乃至周边地区的局势走向。

不久,孔融的身影出现在了北海城门之外。他身穿整洁的官袍,一副儒雅从容的姿态,站在那里,静静地等候着远方队伍的到来。很快,尘土飞扬中,一支威武雄壮的骑兵大队映入眼帘,为首者正是知其本人。孔融远远望去,便感受到了知其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气度。知其麾下,林冲与裴元绍身披宝甲,前者手持蛇矛,后者长刀在握,皆骑骏马,英姿飒爽。最夺人眼球的莫过于典韦,虎纹宝甲加身,双戟横握,骑于驯化猛虎之上,如天神临凡,令观者心惊胆颤,整个队伍气势如虹,令人不敢小觑。

双方在城门前会合,孔融主动上前,拱手施礼,态度谦恭而不失庄重:“北海孔融,恭迎贵客莅临。不知阁下尊姓大名,此次率军来访,有何贵干?”知其亦回礼,微笑答曰:“吾乃陈仓太守,名唤知其。此番造访,一是仰慕孔公之名已久,欲结交一番;二是天子赐我贩卖食盐的特许权特许我来此与孔公同商此事。

孔融听完知其的话,心中不禁泛起波澜,既有欣喜,亦夹杂着几分复杂的情感。在这乱世之中,找到一位兼具实力与品性的盟友,实非易事。知其所提及的贩卖食盐特许权,更为北海带来了潜在的巨大利益。食盐,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其贸易利润丰厚,对于北海的财政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同时,知其带来的两千铁骑,这对于孔融而言,无异于获得了一位强大的军事支持者。

孔融深知,乱世争霸,除了需要智慧与策略,更离不开坚实的同盟关系。知其的到访,恰似一场及时雨,不仅解决了北海长期面临的物资短缺问题,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北海的政治影响力。他心中暗喜,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一次难得的机遇摆在了他的面前,不容错过。

于是,孔融热情洋溢地回应道:“陈仓太守知其,孔某久闻大名,今日一见,果然英姿勃发,气宇轩昂。既蒙太守不弃,愿与孔某共议大事,实乃北海之福,孔某之荣幸。”说罢,他亲自引导知其及其部众入城,一路上安排专人接待,确保妥善安置。随后,他在府邸中设下了隆重的宴席,以表达对知其及其部下的欢迎与尊重。

宴会上,美酒佳肴琳琅满目,丝竹之声悠扬悦耳,气氛热烈而庄重。孔融与知其把盏言欢,深入交谈,从诗词歌赋聊至治国理政,从过往经历谈到未来发展。二人心意相投,言语间流露出深厚的友谊基础。孔融更是毫不掩饰对知其的赞赏之情,直言:“知其贤弟不仅武功盖世,更兼有治国之才,真乃当今之英才也!”

知其则谦逊地笑道:“孔公过誉矣,知其虽有一技之长,但论学问见识,远不及孔公深厚。此番结交,实为求教而来,愿与孔公携手,共谋北海福祉。”

二人的话语中,充满了相互欣赏与真诚合作的意愿。宴席直至深夜方才散去。

破晓初现,孔融便已整装待发,引领着知其及其亲信,一同前往北海城郊著名的盐田进行实地考察。盐田里,盐工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挥动着铲子翻晒盐晶,收集结晶完毕的食盐。

孔融边走边介绍:“北海盐业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的海水富含高品质的海盐。这些盐是北海的重要财源。”

知其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细节,从盐田的布局结构到生产流程,再到盐工们的劳作状态,他对这一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作为一名军事统领,知其深知后勤补给的重要性,而盐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刻,他正在脑海中构想着如何优化现有的供应链条,以便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中,确保供给稳定。

到达目的地后,孔融与知其围坐在一处简易搭建的凉棚下,开始了关于合作事宜的详细商讨。孔融率先开口:“知其兄,昨日的宴席上,我们已就大致的合作方向达成一致。今日,我想听听你对此的看法及建议,特别是在具体执行层面,如何确保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知其沉吟片刻,随即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我认为应设立专门的联合管理机构,负责监督盐业生产和销售,确保公平公正,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其次,考虑到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我们可以考虑修建专用的道路,缩短运输距离,减少成本。再者,鉴于当前局势不稳定,应当加强沿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盐车遭遇劫掠,影响正常贸易。”

孔融频频点头,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