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从安检门到雷达,桐油换飞机重启,雇佣飞行员(2 / 3)

理系办公室的教授们生出兴趣。

大家似乎都没听说过这种东西。

刘掌柜看着纸条念道。

“如果安检门可以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受反射获得不同物体穿过的信息,由此也可以延伸到其他应用领域。比如,我们发射电磁波,然后制造一种专门接收这种电磁波的设备,收取该种电磁波遭遇目标后的反射信号。”

一位教授急切打断:“电磁波反射理论很早就有了,我们就是根据这种理论研发的安检门。但你说的那种设备,有什么用呢?”

刘掌柜摇头:“我不知道啊。等我回去问问总经理。”

“你总经理不在北平,我们明白你是用电台和他联系,走吧,我们一起过去,听听你总经理怎么说。”

对方文话语产生兴趣的几位教授,结伴而行,跟这刘掌柜前往他住的地方。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在那里,刘掌柜向上海发报。

过了阵,电报反馈。

他念道。

“假设发射出连续式的无线电波,这些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被雷达的接收天线捕获,进而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物体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几位教授停了后展开探讨。

“赫兹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考尔纽用旋转齿轮测出光速是c = 2.9999× 10^8 m/s。”

“如果速度确定,通过测量无线电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差,结合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可以计算出目标与雷达之间的距离。”

“那怎么确定目标的方位呢?”

他们看向刘掌柜,这个问题随着电波发给了上海。

.........

上海机场外。

方文正在绞尽脑汁回忆自己的未来记忆。

要感谢资讯大爆炸的年代,就算是普通人,也能知道很多基础理论知识。

就比如雷达,方文就在某站上看人家分析过。

早期雷达如何确定目标位置,就是着重分析的一点。

方文大概还记得那位up主怎么说的。

他将这些记忆片段整理成文字,发送到北平。

.........

孙掌柜在北平旅馆的房间里,教授们迫切等待着。

他们意识到,一个划时代的电磁学应用产品即将诞生,作为这个行业的专家,他们兴致勃勃。

刘掌柜放下耳机和笔,拿起纸张念道:

“总经理提供了三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使用多个接收天线时,这些天线会以略微不同的角度接收到同一回波。由于不同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已知,结合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可以确定目标相对于雷达的方向。”

“等等,你先别说另外两个,我们讨论下。”一位教授制止了刘掌柜。

他们探讨起来:

“这是要计算相互空间定位。”

“这种方法依赖于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速度来计算出接收天线之间的精确距离,计算量很大,如果计算量有偏差,得出的相位坐标就是错的。”

“对,我们现有的计算条件,很难做到及时得出结果。刘掌柜,说一下其他的建议。”

刘掌柜继续念道:

“建议2,可能采用机械旋转的方式,使发射和接收天线围绕一个中心轴旋转。当天线指向目标时,回波信号会达到最强。通过记录天线旋转的角度,可以确定目标的方向。”

一位教授拍手道:“这个方法妙啊。”

另一个教授看向刘掌柜“还有第三个,刘掌柜你继续说。”

“建议3:,使用多个固定方向性的天线组成的阵列。每个天线都可以接收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回波。通过比较不同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可以确定目标的方向。”

经过教授们的讨论,三种建议,第一种不可行,第二种最简单,第三种精确度比第二种高。

他们询问这三种设备叫什么名字。

刘掌柜看了下纸,回道:“第一种是相位差测量,第二种是机械旋转定位,第三种是天线阵列定位。你们稍等下,我需要发报回去,看看总经理怎么说。”

..........

方文收到了刘掌柜的回电。

看着电报内容,不禁佩服教授们的专业。

第二种确实最简单,因为最早的雷达就是这种定位方式。

但目前从他了解的情况看,似乎欧洲那边还没有发明雷电,那就让中华先将雷达设备发明出来吧。

对于雷达,他有一种迫切需求。

既然可以通过安检门获得电磁波的探测手段。

那雷达安装在飞机上,自己不就有了一个千里眼吗?

这可是料敌先机的手段,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极为重要。

为此,哪怕是再难也要投资研发。

为此,他回电给孙掌柜,要求其与华清物理系建立新的合作研发项目,专门研制连续电波的发射和接受装置。

如果能在二战爆发前发明出来就最好了。

如果不能也有了相应的研究基础,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