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4(1 / 2)

是苏景先做的好人好事,他在把这些人都纳入自家的产业的时候,就已经先带着人学习了一下,不打无准备的仗。

韩琦问着,也拿来了这本子看,真的很细,有的字看不懂,就会有人用幼稚的笔触再写一遍,丑,但是能看懂是什么。

“真厉害啊。”韩琦感叹。

“真聪明啊。”范仲淹同步感慨,“你看这东西,记录起来清晰,简单,甚至这个看起来像是新的时间规划,用这些数字来记也很简单。”

记录的还很谨慎,比如几条鱼,就是用的很难被更改的数字来记录的,时刻这些就是用的阿拉伯数字,还有换班的人前面会有123来标记是这个月份的第几次,甚至连替档都会有括号来标注是替代的谁。

范仲淹说这个的时候,韩琦又看了一遍自己手上的种植指南,也发现了自己第一遍看的时候没有在意的点。

这上面居然有辅助自己阅读的断句的点!

两人对着又是一顿感叹,苏景先站在旁边,这才意识到了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不管是阿拉伯数字,还是标点符号,或者是二十四小时计时,都不应该出现在大宋!

这时间段还没有出来呢!

苏景先在自己家的时候,还能时刻记住这个,但是农民们本身就大字不识一个,他教了对方就怎么写,学得还很慢。

只会问这个怎么写,不会问这个为什么这么写,更不会像是自己这两位师父一样,敏锐地发现这其实是他的“创新”。

但是,苏景先自己知道,这不是什么创新啊。

苏景先看着在不远处,蹲着田埂旁边伸手逗着田里的肥鱼的两个小孩,此时就很想加入进去一起当这个单纯玩耍的小朋友。

谁懂啊?原本苏景先没有装这个的想法……

但是既然都已经拿出来了,苏景先就不是会藏私的人,他甚至还带着两位师父们一起去了印刷的地方,自然,也没有忘记把两个小朋友们也拎回去。

这哪怕是自己的地方,因为是最兴来,苏景先还是怕会丢。

“师父们看,这是之前在试验不同的纸质的时候,一遍遍做试验的记录。”

苏景先把厚厚的一本“实验记录”本递给了韩琦,“每个试验品做出来的产品在研发阶段是没有名字的,用1234来代指,成功推广的时候就会有名字。”

“这个方法倒是很适合……”范仲淹是当过父母官,脑子里一瞬间想到了很多,比如说农民们在种植的时候,会去别人家交换稻谷的种子,又比如说比试之后的排名用这个记录也更加方便之类的。

越想越兴奋,范仲淹手握着苏景先的肩膀,言语诚恳道,“这几天你写一个折子吧,这个东西,包括用这种记录的办法,还有那个把一天分为24小时的,也都可以记录出来嘛。”

范仲淹说的时候,苏景先才意识到,自己又大意地拿出来了表格。

现代人在古代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好之处,一不小心就会拿出来超越时代的东西,但是偏偏在自己用的时候是没有感觉的。

另一边,韩琦跳脚了,他把范仲淹的手打下去,自己按着苏景先的肩膀,也是一个言辞意切。

“大宝啊,师父觉得那个数字不如你这个句读的方式好啊,这一定是开创性的!”

“先把这个123……”范仲淹难得在韩琦面前态度强硬,只不过他刚从苏景先这里学会这123的说法,说着还有点拗口,苏景先读的是普通话,等他意识到应该要教大宋官话版本的时候,已经晚了。

这个名字苏景先还小小地补充了一下,“数字。”

至于阿拉伯几个字,被苏景先果断昧下了,这还没传入呢,不提也是一样的。

“要我看还是这个句读的方式比较巧妙!”韩琦把苏景先往自己这边拉了一下,“要是有不同语气的……”

苏景先一听,真的很震惊,难道这就是北宋天团的魅力吗?

韩琦这位甚至没有多少背诵篇目,但是不得不说,真的很敏感啊,他只在记录里面用了逗号和句号,甚至没有用别的,这就能延伸出来根据情绪来分别使用的。

果然,有的人靠后世的记忆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的人只要浅浅给他看一眼那大门的模样,就能完完整整地推算出来门后的世界。

或许这就是普通人和天才吧。

苏景先在内心暗下决心,自己没有这样的天赋,那么就要付出更多更多的汗水!

当一个卷王!

他分别把自己关于这些的记忆都说了出来,也拿出来了纸张记录了不同的,数字不是重点,依附于数据记录了不同的表格,还有九九乘法表。

句读自然也是一点点都写了出来,作为例子的就是那最著名的对联。

“下雨天,留客天。”

“下雨天留客,天……”

韩琦和范仲淹两个人读的时候就读出来了不同的效果,苏景先嘿嘿一笑,写了好几遍,在不同的地方分别用逗号、问号、感叹号、句号等等来表示,一句话明明字都一样,因为符号产生了不同的含义。

苏景先写的时候也没有刻意把人都散开,有胆子小的人不敢和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