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施粥(1 / 2)

这一年江州水患,活下来的人像那年的姜小满他们一样,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逃往更富庶的城镇,希望能获得一线生机。

最近一大批难民聚集在了皇城外,徐婶和李婶每天进出城门都会想到自己当时逃过来的场景,边洗菜边讨论,“比我们那时候还可怜,这么冷的天穿的还是单衣”“一场大水什么都没了”…

姜小满想到快过年了,虽然不能帮每个人安家,但是吃顿饱饭总是能的,“我们从明日开始不开铺了。”

意料之中听见了“掌柜怎么又不开门了?”

“我们明日开始去城外搭粥棚,还要麻烦李婶和徐婶来帮忙了。”

两人连连应声,“不能让掌柜一人出银子,我们也可以出一些。”

这一年两人赚的银子已经够在村子里起几间青砖大瓦房了,村里其他人家的生活也好了很多,尤其是黄寡妇,当年差点想卖了女儿,现在日子也好起来了。

见她们这么坚决姜小满也没拒绝,心里想着:发奖金的时候给她们补上就是。

第二日几人早早的去了城外,“姜姑娘。”一道温柔的女声传来。

“余夫人!”姜小满几步走过去,行了一礼,“民女见过余夫人。”

“还行这些虚礼做什么,你怎么来城外了?”余夫人见到姜小满脸上全是笑容。

“当年我们村子逃荒过来也是靠城外粥棚才撑下来,现在有能力了也想帮帮同样逃难的人。”

“小满。”

听见有人喊自己,姜小满和余夫人行了一礼就离开了。

余夫人望着姜小满的背影微微出神。

姜小满找到众人的时候,大家已经把锅架起来烧水了,老村长也在粥棚旁,“村长,您怎么也来了!”

“听说你要施粥,我们村里也送了些米面过来。”

姜小满向后看去,看见了几车米面蔬菜,“村长,我都准备好了,这些你们留着自己吃。”

“收下,你不收以后也不要来村里见我了。”村长佯装生气的说道。

“好好好,您别气我收下就是。”姜小满表面应下,心里想的却是:今年礼盒里就给你塞银子。

想到去年那稀稀的清粥,姜小满一直让多加些米,石头和双福也在一边蒸馒头。

粥熬好了,熄了文火,舀上一碗,晶莹饱满的米粒簇拥在一起,散发着浓郁的米香,喝一口,味极清淡纯粹,似无味,又似包容百味。

随着锅盖的开启,一股白气扑面涌出,浓郁的米香吸引着每一个人,姜小满的粥棚前瞬间一片混乱。

空青一直护着姜小满,李婶徐婶手都不敢歇一直在盛粥,双福一边发馒头一边喊,“慢慢来,都有都有,排好队慢慢来。”

施粥现场,灾民们排着长队,面容憔悴,但眼神中透露出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施粥者的感激。他们默默地接过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粥和馒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一位年迈的灾民,颤抖着双手接过粥碗,看着碗里粘稠的白粥,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施粥者,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另一位年轻的母亲,将粥小心翼翼地喂给怀中的孩子。孩子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母亲的眼中则充满了感激和希望。

揉一份面算不上什么,可揉一天面绝对是力气活,需要不停的揉面,不同的加入干面粉,反复揉捏面团。

这样做出来的馒头有嚼劲,表面有光泽,麦香味浓郁。

这次做的馒头也比一般的馒头大,白白胖胖,一个就可以让一个成年男子吃饱。

姜小满揉面揉累了就和双福换着来,到了下值的时候余行知也来了粥棚,看见几个粥棚前只有零星几个人在领粥,而有一个粥棚前挤满了人,但细看之下发现大家都排着队,一切井然有序。

余夫人见他一直盯着一个地方,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那是姜姑娘的粥棚。”

余行知眼睛微微瞪大,仔细看去果然发现一个小小的身影在里面忙碌着,点点头道,“她有心了。”

一直忙到晚上,在一片感谢声中留下一句“我们明天还来”,有气无力的姜小满就准备回去了。

回去后就听赵大夫说元宝今日送来一张银票,姜小满也没精神多想,就准备哪天见到人了再还回去。

一连几日后,“大哥,我胳膊好痛啊,快给我扎两针吧。”

“现在不怕扎针痛了?”赵呈一轻笑出声。

“现在胳膊比扎针还痛。”这会就是一台揉面机都得揉烧起来。

收了针之后,赵呈一让姜小满今日在家休息,姜小满不肯,“他们都忙不过来,我要去帮忙。”最后赵呈一也跟着去了。

到了粥棚见林元煦也在,林元煦看见姜小满就塞给她一张银票,“小掌柜做善事量力而行。”

姜小满看着银票,这我认识,一千两。

林元煦想到这几日听见朝中大臣议论,“城外不知道谁家粥棚,粥都快煮成饭了”“看她能这样几日”“就是那樱花饭馆”…

“怎么你们都觉得我没钱呢?我才没有不自量力,我算过的。”把银票塞回林元煦手里,“我又不傻,没银子我早就回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