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亩产280(1 / 2)

“是啊,要不是孩子们运气好,嘉豪又及时赶到了,真是不敢想。”

杨氏也低叹一声,不再说了。

第二日,马村长果然就驾着牛车等在了李家的门口。

旁边还汇聚着不少看热闹的。

等了许久,李家的门迟迟不开,就在马村长准备去敲门的时候,李大成扶着一夜沧桑的李大娘出来了。

一夜之间,李大娘仿佛变了个人,原本还有些黑丝的头发全白了,让人唏嘘不已。

马村长松了口气,李大成将一言不发的李大娘扶上了牛车:“马村长,让我陪我娘一块去吧。”

马村长沉默两秒,点了点头。

*

沈家人到了田里准备把昨夜没弄完的稻子弄完时,有许多村民过来给他们透露消息。

“马村长今早带着李大娘去城里了咧,你们是没看到,刘大娘那头发都白完了哟!”

沈家人都不是很想聊这个,面色淡淡的,只有陈氏这个圆滑些的,站出来跟对方应和着:“是吗,还不是罪有应得,你昨夜里没来吧?啧啧啧,我侄子侄女那脸色,比她的头发还要白!”

对方啧啧称奇:“是吗,真是可怜了两个孩子。你说这李家是糟了什么孽哟,李大成这孩子老实巴交的,娶了个糟心媳妇也就罢了,他娘都到这个年纪了还想着兴风作浪,听说还偷了你家稻子?哎呦,当初是她自己不肯来问你家要些经验,怎么到头来倒成了你们的错了。”

“害,甭管这些了,赶紧忙活吧,咱们也忙活去了。”

“对对对,大家伙还都等着看你们家这稻子到底能出几斤米呢!”

陈氏三言两语把话题岔开,周围的人见状,也纷纷干自己的去了,沈家才得了闲干活。

这一大垛稻子,沈家人轮着干活,没一会儿就干完了。

沈老二和沈老三把脱粒完的谷粒运回家,接着,就用斗车,把所有的谷粒都运去了村头的谷坊里,那儿是杏花村人统一脱壳?稻谷的地方。

通过水砻将稻谷的外壳去除,露出内部的米粒,这一过程中,米粒与空稻壳被分开,较轻的稻草和杂质被吸走。

接着,脱壳后的米粒还需要经过碾磨,去除米糠,使米粒从棕色变成白色。

有条件的还会将米粒进行抛光打磨,使米粒看起来更有光泽感,吃起来的口感也会更好。

农民们一般是没有这一步的。

沈家现在人多,但当初分地时是沈家前两辈的时候分的,当时沈家人口不多,只得了三亩地,后来是沈老婆子嫁给沈老头后,两口子生了三个儿子,三亩地不够才又攒钱多买了两亩地。

这五亩地(在本文中大概50m*65m)不算大也不算小,养活沈家十几口人刚刚好。

在南林郡,亩产平均两石左右,也就是二百四十斤左右。

又因着大旱的原因,沈家原本估计今年的产量要是能有个七八石,便算得上很好了。

不过现在看来,可能连十石都不止啊!

梨梨坐在最前面的斗车上,沈嘉豪在上面铺了层稻草,还给梨梨垫了个小毯子,可舒服了。

沈家人一连推了八辆斗车,嘴角都要咧到耳后根去了。

昨夜的不愉快登时就甩到了脑后去,只剩下丰收的喜悦。

沈嘉豪在后面推着斗车,问梨梨:“梨梨你觉得咱们能得多少斤米?按照我的经验,一车能装一石八斗,八车就是十四石四斗,出米起码能有十一石五斗!”

梨梨差点跟不上沈嘉豪的节奏,变成小孩之后数学也跟着退步了,好险脑子转不过弯来。

梨梨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才算明白,十一石五斗,差不多是一千四百斤。

那就是亩产二百八十斤咯。

亩产二百八十斤,已经超过了南林郡的平均水平,而且不是风调雨顺的时候,是在这大旱时期,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日子好了,说不定能比二百八十今年更多。

难怪沈家人各个都喜洋洋的。

这个数字对沈梨梨这个现代人来说或许不值一提,但在这落后的时代已经十分振奋人心了。

梨梨轻笑:“梨梨也觉得。”

刘氏一想到今年的米缸能装的满满的,脸都要笑烂了:“哎呦,咱们今年可算是走了运了,这哪有什么荒年的样子啊,这可比咱们往年都要多得多呢。”

陈氏:“就是啊,除去交税的,咱们剩的比前几年没交税之前都多,这可全靠梨梨出的那些小点子,托梨梨的福,咱们才能丰收啊。”

梨梨羞涩地摆摆手:“哪有哪有。”

一家人说说笑笑地到了村头,此时已经汇集了不少人,都在排队等着打谷呢。

突然瞧见沈家拉了八辆斗车过来,尽管大家早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被惊了一下。

“不是,我没看错吧,八辆车?”

“哎呦,我没算错吧,这算下来可比盛年的时候南林郡的亩产还多了吧?”

“没算错没算错,老姐姐,我先恭喜你了啊!”

村民们的话都是善意的,带着羡慕,却全然没有嫉妒与酸涩。

笑话,要不是沈家,他们自个儿的田肯定是惨不忍睹的,如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