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倭寇(1 / 2)

第114章杀倭寇

张居正理智无比的分析道:“安民心为重。若公主当真如此行事无度,当上折请陛下处置。军中大权,请胡部堂下令,不能听从公主调遣。”胡宗宪听出张居正的打算,也由衷问上一问,“皇上连改革的诏书都给了公主,调动兵马的诏书难道公主手里没有?张大人,前事未知,你未免忧思过早。”张居正恭身道:“下官也希望不会。”

胡宗宪心下一叹,底下的这些人,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主张,他又怎么能控制住。

至于明知道不可能是倭寇将其掳走的朱福宁,此时正一路快马加鞭正赶往沿海。

虽然跟在她身侧的只有一个何公公是熟悉的,也足够了。“公主,我们现在怎么办?“出都出门了,朱福宁目标明确,她是冲着倭寇去的,她倒要看看,她一个公主都落入倭寇之手了,这灭倭寇的事还有没有人敢不干。

“怎么办?当然杀倭寇。在宫里闷了那么些年,我也想放纵一回。你对着一个人贪婪无能的人低眉垂目,你心里没有攒着气?你不想堂堂正正的证明自己?"朱福宁连李新成和黄守中都派出去,让他们当官治理一方百姓去,哪里会不愿意放何公公也去当当官,一展所长?

何公公他不愿意。

是他拒绝了当这个官。

朱福宁也想问他为什么,并没有得到解释,他只说了一句愿意跟在朱福宁身边伺候朱福宁。

这,也行吧。

朱福宁身边也确实需要一个人随侍左右,何公公比起李新成和黄守中有一个最大的优势莫过于,他比他们任何一个都要了解浙江。倭寇进犯,从海上进来的,这个事情何公公也知道。还有朱福宁手里有一个人和倭寇有所往来的事,他也知道。“奴只要保护公主,公主无恙,奴就是证明自己了。"何公公接过话。朱福宁挑挑眉,算是看明白了,有些画饼一样的话,并非对所有人都有用的。

“行,把人叫齐了,锦衣卫和东西两厂的人,探听消息足够我们把倭寇的嚣张气焰削几回。"没错,朱福宁是打算上阵杀敌的,绝非喊着人往前冲,她在后头看。

是以,朱福宁抵达所谓的倭寇老巢时,很快两三个黑衣人朝朱福宁而来。何公公第一时间护住朱福宁,对方已经跪下,“公主。”纷纷扯下脸上的面罩,露出他们的面目,其中一个正是王瑞。“公主竟然亲自来了。"王瑞并不掩饰看到朱福宁的惊讶。朱福宁笑道:“若非我亲自来,怎么证明我的诚意。”王瑞认可的,事情涉及的人多,而且都是足以抄家灭族的大事,换成别人跟他们担保说,只要他们帮忙灭倭寇,从前的事既往不咎,甚至在倭寇平定之后,朝廷将会再开海禁。没有足够份量的人说出这样的话,谁也不会相信。“公主,这里正是倭寇的一处巢穴。"王瑞惊讶归惊讶,也知道朱福宁能来是一桩好事。

“那就请你让他们出手,把这里毁了,一应的账本他们都可以烧了,如此,证明他们与倭寇之间往来的东西也将不复存在,他们也可以放心。“朱福宁对于看到倭寇的巢穴一事相当满意,正因为满意,所以请他们都各展所长吧。王瑞拿眼望向朱福宁。

同样,何公公也看向朱福宁。账本,怎么还有账本?“公主的话我会传到的。“王瑞确定朱福宁并非玩笑,也正色接过话。这就算达成一定的协议,王瑞即离去了。

另外的两个人,对上朱福宁道:“公主,已经找到汪直所在。”汪直,一个致力于发展海上贸易,希望朝廷可以放开海上贸易的人。朱福宁问:“你们认为汪直此人该杀吗?”没错,朱福宁好奇于众人对汪直的态度。

“无视朝廷禁海之令,当杀。"回答的人是何公公,他的语气中没有半点犹豫,认定汪直这样的人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他做的事都当杀。朱福宁笑着揭露另一个事实,“天底下不听令,尤其阳奉阴违的人不计其数,杀完了吗?”

何公公也承认朱福宁说的是事实,别的人都不用说,只道那些个士人,自以为掌握整个天下的士人。

“公主已经把他们杀了。“在这件事情上,旁人或许认为朱福宁相当疯,何公公反而觉得这是最好解决问题的办法,朱福宁干得很漂亮。“没杀光。“朱福宁摇摇头,并不认为那样一点人够了。相反,朱福宁颇为遗憾这些人没杀光。

“人是杀不光的,比起在意一个人的忠与不忠,如何做才能最有利,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汪直想要的很简单,只要朝廷再开海禁。"朱福宁此番来此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倭寇解决掉,开海,让自由贸易活起来。“给汪直传一句话,就说我要见他。"朱福宁昂首望着前方,属于倭寇建起的堡垒已经传来一阵若隐若现的动静。一旁听令的黑衣人一顿。“公主,汪直此人甚是狡猾,未必不会拿了公主威胁皇上。”不能不提醒朱福宁这件事。对于一个敢和倭寇勾结,还是为了逼朝廷开海禁的人,朱福宁见对方,万一中了别人的圈套怎么办。“威胁是为了谈条件,只要我能和他达成共识,也不用他威胁。“朱福宁敢提出这一点,无非想要解决更大的麻烦,汪直手下的人都是大明的子民,都是一些因为海禁而无法生存,集聚在一起求一个出路的普通人。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