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好死(1 / 2)

第124章你不得好死

忙于国事的朱福宁,无所事事的裕王,形成最鲜明的对比。裕王看了黄锦身后那一箱箱的礼,眼神晦暗不明。黄锦看在眼里,连忙提醒道:“里头皇上还添了几样。”一提嘉靖,裕王不可避免想起嘉靖的冷酷。他的父亲不喜欢他,但凡他要不是嘉靖唯一的儿子,只会招来更多不喜。“我定亲自写信致谢福宁。谢父皇,也谢黄伴。“裕王不敢流露出半点不悦或怨恨,妒忌,起身与黄锦见礼。

黄锦哪敢受之,连忙避开,“奴婢受不起,奴婢只是奉命行事。”整个宫里,敢使唤黄锦的人除了嘉靖,也只有一个朱福宁。黄锦来这一趟,无非让裕王再次深刻的体会到,他和朱福宁之间的差距。当着黄锦的面,裕王是半个字都不敢提。

黄锦一走,裕王冲上去恨不得把朱福宁送的礼全都掀掉。“她一个公主不在家好好呆着,整日在外头胡作非为,父皇反而高兴,这像什么样,像什么样?"裕王想把东西全都翻掉,拿上了手,最终还是收回,没敢伺候的宫人们都纷纷跪下,都想当自己是聋的,裕王的话他们一句都听不见。“朱载垣,你无法无天,你目中无人,早晚有一天,早晚有一天我一定要让你跪下来求我。“裕王这一辈子到现在让朱福宁压得他喘都喘不过气,他怎么会不恨!

甚至,如果可以,他尤其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朱福宁。可怜伺候裕王的人,听着裕王的话,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无所事事的裕王盯的是朱福宁,念的是如何把朱福宁踩在脚下。可对朱福宁来说,她要办的事情很多,灭了倭国一事,她没有回北京城前,不会有人再找她麻烦,她要是回去,瞧着吧,多了去的人挑她的刺。不过没有关系,朱福宁会用事实向他们证明,灭倭国一事势在必行,甚至,炮弹的改进也势在必行。

朱福宁不避讳的与诸将论及,“倭寇之事诸位都是过来人,自明了国若不够,军若不强,必为他国所欺。这一回我们能把倭国炸了,倘若我们不进而退,别人比我们强,炮弹炸出去的距离比我们远,试问那将是什么样的后果?”没办法,这样一个时代思想还没有完全觉醒,可是也有这样的人。正因如此,朱福宁想把这份觉醒促成。

“还有台湾岛上的事,大明的官员不拿大明的国土当回事,随意的丢出去。连我们自己都不珍惜,还指望想占你便宜的人大发慈悲,突然良心大发不占你便宜?远航于他国,可以由此窥探世界的变化,今日的大明强盛远胜于他国,并不代表以后也会这样。正所谓不进则退。我们须种下一颗种子,以令后世知我大明须要不断的变强,才能在将来保护我大明不受他国欺负。“朱福宁字字句句都是提醒,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意识到,大明今日的强盛并不代表未来。科技的发展,不进则退。

朱福宁其实考虑的更是,工业革命是不是也可以在大明先开始?想归想,朱福宁也心知不能急,如何让底下的人大力的创新改革,先把各处的港口建好。海上贸易,来者不拘,建起一个海口对于当地的百姓而言是莫大的一件好事。

朱福宁亲自领人前往,考虑当地的位置,以及相邻的国家,总的一句话,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等朱福宁把港口的事情落实,第一批出海的人也回来。带回来那一船船的白银,朱福宁也在想,这么多的钱别一下子冲击整个大明才好。

“公主,有一妇人拦路喊冤,说是一家死于贪官污吏之手,望公主为她主持公道。"局面正在不断的好转,没想到朱福宁准备回驿站休息时,第一次碰到拦她路的人。朱福宁有些累,故而是坐车回的驿站,听到这话,朱福宁不曾犹豫的吩咐道:“让她过来。”

“是。“得令,护卫将人护过来。

朱福宁下了车,抬头看了四周,“到那茶馆坐会儿。”何公公自无异议。

朱福宁转头走过去,随意的坐下,何公公招呼道:“店家,来一壶茶。”“公主请稍坐,马上来。“朱福宁时常出入这附近港口,周围的人都认得朱福宁,招呼起朱福宁也是再自然不过。朱福宁颔首入坐。茶端上,何公公为朱福宁倒茶,此时护卫带上妇人过来。朱福宁看了一眼,低头准备饮茶。

可是在走近朱福宁时,那样一个妇人突然从腰间拔刀冲向朱福宁。朱福宁与之近在咫尺,而且朱福宁还喝茶,何公公本能往前扣人,朱福宁将手中的茶水泼出,正中妇人的眼睛,妇人的动作一滞,朱福宁上前扣住她的手,夺去刀,动作之快都让何公公扑个空。不仅如此,朱福宁更是取下妇人头上的丝带,利落的将对方双手绑起,一手推向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护卫,“带下去仔细查查。”人随话落,再一次入座,优雅的再倒一杯茶。饶何公公确实听说朱福宁习过武,看朱福宁出手也像个练家子,但这样快的速度,如此的警惕,叫何公公分外惊讶。他们的公主殿下并非练过而已,而是有几分本事。“是。“朱福宁得罪的人何其多,明里暗里的刺杀从来没有间断过。朱福宁身边的人都已经习惯。

“朱载垣,你残暴嗜杀,你不得好死。“妇人能想到以蒙冤受屈为由接近朱福宁,是个有脑子的人。可是她恨朱福宁。朱福宁不以为然,点头道:“放心,我早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