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人弯一弯钩子(1 / 2)

第126章胡大人弯一弯钩子

拿下汪直的这些人确实是出自浙江的,是在朱福宁安排东西厂能干的人落实于各地的田地,为了让上面的人可以稍稍有点面子,特意给留出的空位子。这些官位大都是虚有其名,并无实权。

日常也就像御史那样过过嘴瘾,让他们在那些位置上,用朱福宁的话来说,用些虚衔换实权,值了。

朱福宁借倭寇将她掳走一事对上倭寇,自不必说,一去都快一年。能让朱福宁挑上出任为官,握有实权的一个个内侍都争气,愣是没有一个被掳下来的。

朱福宁曾去信问起胡宗宪和张居正这两位主持改革的人,东西两厂的人还合用吗?两人都给到一致好评。

好用那就好。

一些之前何公公拦着不让上报的事,朱福宁此时已经尽握于手中。等朱福宁出现在浙江境内,自有各处的官员前来相迎。“不必停留,告诉沿途的官员都无须相迎。“朱福宁看了底下的官员,朝何公公叮嘱一句,让他们都散了,其后她所到之处,一个个也都离她远一点。何公公连忙下去传话。

朱福宁注意到其中有好些官员都在打量朱福宁的车驾。入了他们的视线,和之前不同,朱福宁竟然光明正大的回浙江,自然让他们诧异。

或明或暗,看情况对吧。现在的朱福宁确实又生出暗中查查,看上一看的心思。

“去把王瑞请来。“朱福宁既然动了心思,自然是要付之行动。朱福宁嘴角勾勒起一抹笑容,王瑞很快赶来。一个为了其他汪直等人而来的人,想必他也会是很多人的目标。“陪我玩一把如何?"朱福宁一贯开门见山。王瑞明显一愣,朱福宁勾勾手指,王瑞连忙上前,朱福宁在他耳边一阵低语,听完后的王瑞唯有一个念头,一个个都自求多福吧。

很快,哪怕朱福宁回浙江的消息传来,总有那不信邪的人到处捉人。用这些人的话来说,他们拿下的分明是与倭寇勾结的人,这样的人自当除之而后快。

“朝廷下发的文书,福宁公主传达诸位的诏书,分明都说过,前尘往事皆两清,永不复议。你却将我们全都拿下,敢问你们这些官员置大明朝廷威严何在,陛下威严何在?”

有人扬声质问,想得到对面人的答案,可惜要让人失望了。下令拿人的丝毫不在意的道:“通敌叛国,这是株连九族的大罪,要对付倭寇的时候自然是要放过你,可是倭国都灭了,也是到了跟你们算账的时候。看什么,赶紧把人全都拿下。”

此时的一群人里,明显是以一位女子为首,面对涌上来的官员,这一位随王瑞一起回来,也想进去所谓的大牢看看的女子正是朱福宁。“拿下我们,你最好想好,来日纵然你跪下求着我,我也不会出这个大牢。“朱福宁勾起一抹笑容,不拿她当回事,让她一试就试出来了?好,自有他们动手的时候。

而此时的朱福宁,并不在浙江,而是在南京。王瑞告诉朱福宁,捉人捉得最厉害的是南京。南京,大明曾经的国都,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自此南京也成了陪都。可是南京周围都是什么地方?苏州,扬州,杭州。一个个都是富得流油的地方,甚至在好些人没有发现的地方,这些地方的人不定做着什么样的买卖。

朱福宁一听说是南京里的人捉人捉得最积极,那是真认为好。她正愁没有理由对付这一带的人。

南京,因为经济的南移,这一片是非常的富,也正因为如此,当年迁都的事受到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好在朱棣这位祖宗手段够硬,管你有多少人不同意,他愣是把迁都的事敲定。

但凡要是不迁这个都,嘉靖就没有活下来的机会。而此时没有人把朱福宁的话当回事。

这回,朱福宁想,到时候会出什么样的乱子?朱福宁喜提入狱大礼包,何公公在浙江,阴着一张脸去见胡宗宪。“公主呢?"胡宗宪只见何公公而不见朱福宁,当下生出不好的预感,何公公已经不想吱声,可这个问题他确实不能不答。“南京。”

胡宗宪控制不住死盯着何公公,何公公也盯紧他,大眼瞪小眼半响,胡宗宪终问:“公主是想故技重演?”

“不知。"那位祖宗行事压根不按牌理出牌,何公公无法窥探朱福宁的想法。胡宗宪心里苦,“南京不同于浙江。”

这事谁不知道,那又怎么样。

“公主已经调兵前往南京一带,苏、杭、扬等各地更是命锦衣卫严密掌控,何时动手,奴也不知道。"何公公护着一个空的车驾回来,朱福宁跟着王瑞跑了。

胡宗宪哪里还不懂,朱福宁确实有意出手,南京,掀起的一层层风浪只会比之浙江有过之而无不及。

“浙江改革如何?田地都分好了?"何公公一看胡宗宪那副天都要塌下来的样子,没能忍住问上一问。

胡宗宪长长一叹,与何公公道:“公公再归浙江,没有发现浙江的百姓都在欢迎公主回来?”

老百姓们自知若不是朱福宁给他们撑腰,他们根本不可能分到不少的田。朱福宁再回浙江,百姓夹道相迎,都在表露对朱福宁感激之情。“既如此,虽为士绅所不能容,大明之吏治该有人出手管管。我们不敢管,公主管了,纵然手段残忍,至少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