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官逼民反的下场
结果自然是好的。
朱福宁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道:“大明可亡,中华不可亡。只要有些种子种下,日后一定会长成一颗森天大树。民不可欺,民不可辱。”没错,朱福宁便是要在浙江,南京开始,给天下人做示范,对付贪官,朝廷管不到位,人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确实,这样一来是会乱。比起反抗于贪官,杀贪官,嘉靖要的是要天下人还认他这个大明皇帝。
贪官,嘉靖当真不想杀吗?
他想。
倘若不想,也不会有严嵩,更不会有东西两厂和锦衣卫的继续存在。嘉靖和文人对抗过,他以为他赢了,实际上?从来他没有真正赢过。
扶一个严嵩,让严嵩杀掉一个又一个的所谓正直心怀天下之人,那不仅仅是严嵩在借机铲除异己,也是嘉靖在杀掉一个个试图控制他,或者脱离他掌控的人。
嘉靖心心里未必在意大明子民的死活,他从来在意的都是底下的人听不听话,他说的话有没有人当回事。亦或者他想修宫殿有没有钱。一但这些都可以达到,自然,嘉靖是不想管当官的是死是活。以前的朱福宁察觉嘉靖是这样一个皇帝时,心底生了厌恶和憎恨,可是后来她明白,厌恶也好,憎恨也罢,嘉靖在这个位置上,但凡她有什么看不过去的,还只能借嘉靖的手解决。
所以,不喜嘉靖这个皇帝又如何,她不断的告诉自己,嘉靖是君是父。为父,他对她而言确实是一个好父亲,因此,她不能否认原身存在的对他的孺慕之情。
甚至,这么多年朱福宁从来没有控制过自己对嘉靖生出越来越多的父女之情。
这些感情,是朱福宁对上嘉靖时,能让她暂时忘记嘉靖是一个自私的皇帝,能让朱福宁可以在嘉靖的身边,光明正大,理直气壮的跟嘉靖说,她想为了嘉靖守护这个江山。
嘉靖想要的,和她想要的,有时候其实并不冲突,至少在朱福宁看来是这个样子的。
现在,她在收获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满足嘉靖的追求。唯有嘉靖对她满意,认同她的付出,她才有可能做到更多。张居正抿唇盯着神游天外的朱福宁,道:“公主不怕,他们也会向公主学习?”
“哈,我等着他们学习。但凡他们不再想占民之田,我巴不得他们向我学习。张大人,可能吗?"土地兼并是每个王朝都会发生的问题,大明至今,只是一个浙江,一个南京透露出来的问题已经那么多。浙江的官把土地都交出去,换来了太平,吗?没有。
否则又怎么会有朱福宁以贪官祭太|祖这回事?终于,在太阳落下的那一刻,在场剩下的官员寥寥无几,杀完官的百姓们都不知如何是好。
“欺上瞒下者,自当诛之。你们受苦了。大明朝皇帝下达的诏令,凡有敢阳奉阴违者,这就是他们的下场。传令天下,告诫百官。"朱福宁起身迎向迷茫的百姓,也是在将这一切划上一个句号。
“另,统计南京归属各地的土地,按人丁重新分地。"朱福宁在这个时候继续丢下这令人振奋的消息。
“谢公主。"重分土地,那他们就有土有地了。杀了贪官,还可以重新再分土地,好,真是太好了。“都回家吧。“朱福宁张手示意他们都走吧。“谢公主。“其实未必没有人担心朱福宁秋后算账。可是朱福宁让他们各自归家。
回家,很快他们都有田地了。
朱福宁目送他们离去,此时的张居正出面,“公主何不让南京各地学子来此,共勉。”
这个主意落在朱福宁的耳中,朱福宁眼睛马上亮了!“传令,让南京各地的书生过来,共祭太祖。”哎哟,这话确定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以为朱福宁想让他们也过来死上一死?
张居正想纠正,但一想算了,太|祖陵前发生这样的血案,根本不可能瞒得过,朱福宁让人去请,哪一个书生敢不来,也要想想他们一家子会不会因为某个人不来受到牵连。
来了,自然会知道,朱福宁没打算让他们死。而后,一个个读书人战战兢兢的来了。
“太|祖毕生都在惩贪,你们都有所耳闻。而这一回,是百姓杀贪官。你们都是读书人,既为未来的栋梁之才,让你们来这一趟,是让你们看看清楚,这就是你们将来欺民的下场。百姓所求不多,不能吃饱穿暖,你们就别怪他们手下无情。”
是的,张居正这个主意真不错,看看当贪官,不把百姓们当回事的人将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再由朱福宁出面,定能让眼前这些人明白,民不可欺,一但当官的人太过,连活着的机会都不给百姓,别怪百姓们揭竿而起,叫他们自食恶果朱福宁的目光很冷,满地尸体,血流了一地,有人的鞋子上何尝不是沾了血。
未入官场,他们已经切身感受到死亡的气息。对眼前的书生们而言,不管他们曾经受过什么样的教导,有没有把百姓放在眼里,亦或者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官,从此,他们都会记得眼前的一幕。官逼民反。
民若反时,当官的再没有回头的机会。
朱福宁放着尸体,让一波又一波从各地赶来的人看到那些身着官服的尸体在地上,曝尸于太|祖陵前。
北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