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耍赖的皇帝(盟主加更)(1 / 2)

复山河 新海月1 1175 字 3天前

御花园。

“案子查到了哪一步?”

散步中的天元帝,随口询问道。

辽东大败的内幕被挖出来后,文官们没法继续揪着决策失误说事,连喷军制改革的人都少了很多。

嗡嗡嗡的声音少了,耳根子清闲下来的天元帝,最近心情一直都不错。

“陛下,经过我们对相关人员的审问,发现压下军情急报的是辽东都师段文宏的师爷。

此人在辽东大战之后,就已经不知所踪。

就连他的家眷亲族一百余口,也在两个月前,突然从苏州消失不见。

除了此人之外,沈阳卫也向辽东兵备道、辽东巡抚衙门上报过,只是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

顾远松的话,让跟在后面的几名阁臣心惊肉跳。

大虞对民间控制严密,只有秀才以上功名者可以随意出入,普通人想要出县必须开具路引。

北虏就算能够收买一名师爷,也没有能力把触手伸到帝国腹地,把当事人家中一百余口悄然无息的转移离开。

发生了这种事,肯定是帝国内部有人配合。

更糟糕的是从时间上看,家眷转移时间和辽东决战时间几乎是同步的。

必然是有人提前泄露了情报,让北虏提前有了准备。

才发动自己在帝国内部的暗子,策划了后续的一系列行动。

负责制定作战计划,实施计划的人,都有嫌疑。

被牵扯到的辽东巡抚衙门和辽东兵备道,更是严重渎职。不排除里面有人勾结北虏。

庞阁老和徐阁老最是尴尬,前面他们还逮着辽东大败狠喷,转头才发现回旋镖打到了自己身上。

辽东巡抚和辽东兵备道都是清流党的干将,此时都成了辽东大败的主要责任人。

不光这两人要完蛋,放走逆贼全族一百余口的地方官,同样难辞其咎。

继续深入追查下去,还不知道多少清流党人牵扯其中。

说他们背叛大虞,那多半有些冤枉。

可他们的一些行为,确实和辽东大败扯上了关系。

隐约之间,庞亨升觉察到不对劲。

怎么线索,全是指向他们清流党的。

清流党鱼龙混杂不假,可主要活动地方还是南方和京师,在北边任职的官员并不多。

辽东发生变故,最应该牵扯其中的应该是辽东派和晋党。

这种大案,朝堂上下都在一旁盯着,锦衣卫是不敢栽赃陷害的。

“陛下,老臣建议彻查辽东巡抚衙门和辽东兵备道。不管牵扯到了谁,都要一查到底。

任何人胆敢通敌卖国,都罪不容诛!”

庞亨升率先开口道。

局势越是不利,就越要主动出击。

反正他不相信辽东巡抚和辽东兵备道会勾结北虏,只要不是通敌叛国,那么事情就有回旋的余地。

对清流党来说,官员的个人能力可以出问题,但政治立场绝对不能错。

这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如果有人勾结北虏,那么他就不再是清流党人。

“那就先查吧!”

停顿了一下后,天元帝随即问道。

“关于卫所军田流失的问题,你们可想好了方略?”

真正的重头戏来了,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支持清查军田是一回事,要拿出方案又是另外一回事。

前者只是嘴炮,无论结果如何,都不需要承担责任。

一旦上升到具体方案,就变成了亲自参与,一言一行都是需要负责的。

“陛下,卫所情况复杂,牵扯到了太多的历史遗留问题。

宣宗朝时期,为了展示对士人的优待,朝廷默许了读书人中了举人之后,可以带着耕种的军田脱离卫所。

如果要清查的话,这部分怕是不好定性!”

成国公景国良一开口,就把事情推向了**。

当年朝廷宣宗皇帝允许士人带军田离开,本质上还是为了打压武将。

同时拥有财权、人事权、指挥权的大都督府,权力上能够和内阁并驾齐驱。

文武制衡下的平衡,在宣宗这位文皇帝看来,还是太过危险。

万万没有想到,就这么一道口子,导致了卫所制度的衰败。

见到士人可以把军田变成私田,武将们也不甘示弱,纷纷加入到了瓜分军田的盛宴中。

上下一起行动,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这么祸祸。

军田被瓜分之后,卫所战斗力彻底糜烂,家丁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在帝国稳定时期,些许的山贼土匪、民乱,武将的家丁就给解决了。

天下太平,谁也不想多事,日子就这么继续过了下去。

一直到边患再起,大家才意识到情况不妙,重新关心起了卫所制度。

先帝朝就曾彻查过卫所,怎奈阻力太大,最后以失败告终。

“成国公,这有什么不好定性的。

既然是宣宗陛下允许的,那么就放过这部分,追查其他的军田下落即可!”

徐阁老笑呵呵的说道。

抛开这部分土地不问,调查的阻力直接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