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打字机的设想(2 / 3)

盛唐大公主 湛阳 2040 字 2023-07-08

腕,可以让胳膊不是那么累。 于是自然就开始在这个圈子里流传开来了。 至于说兵部,如今更是全面钢笔化了,就连姚元崇这些并非军队出身的人,现在也都是使用钢笔了。 毛笔反而成为了一种闲暇时的爱好,当然了,跟朋友写信之类的时候仍然还是使用毛笔的。 “无碍,反正便捷之物,迟早会流传开来。” 在李月辰看来,没有必要去强制性的推行钢笔。 使用毛笔也没什么不好的,喜欢就用呗。 毛笔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环,喜欢传统并不是坏事。 反而还应该保留下来,日后若是有机会,还应该时常举行书法大赛之类的活动,让传统的技艺得以延续。 不过说到这个,倒是让李月辰想到了一个问题。 若是能够发明一台打字机,是不是能够让国家的行政效率进一步提升? 李月辰因为曾经的一些经历,对汉字有了很大的兴趣,从而还去学习了硬笔书法。 其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中,工业革命引发了机械时代的到来。 而在机械时代,汉字好几次都险些被废除。 其中一次,就是打字机的出现。 当时西方为了增加信息输入效率,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打字机。 从而迅速向全世界传播,尤其是在使用表音文字的国度,简直杀疯了。 法语,意大利语,俄语甚至是希伯来语都能做到完美输入。 有人甚至使用将韩文的谚文切割的方式,发明了韩文键盘。 说起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韩语的谚文虽然长得如同象形文字,但实际上是一种表音文字。类似于日文里的假名一样。 所以只要将二十四个字母排列好,辅以切换键,就能做到流畅输入。 可是就在打字机风靡世界的时候,却在使用表意文字的这块土地上犯了难。 理由也很简单,汉字的数量实在是太他妈多了! 关键是跟英文字母也没办法兼容,QWER键盘之所以能风靡世界,就是因为它能完美的代替手写输入。 它可以像手写一样,所见即所得,按下的是什么,打出来就是什么。 而且能组成所有单词的二十六个字母,都能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上。 看似是常识的这两点,对于机械时代的汉字打字机来说,都是个几乎不可能做到的挑战。 庞大的汉字数量,如果要将它全部平铺在键盘上,显然是个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发明打字机的同时,还要发明一种文字检索方式。 但要做到文字检索,就不可能如同因为那样所见即所得,会形成冲突,两者不可兼得。 而这个矛盾,直到信息时代,也没能完全解决。 对机械时代的人而言,这种语言差异带来的困难,几乎让汉字打印机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汉字和打印机的这种不兼容,似乎也在寓示着传统与技术的不匹配。 所以当时出现了不少歧视言论,别说老外了,就连当时很多自己人都觉得汉字是个“累赘”,希望将汉字废除,从而转向拉丁字母。 不过好在任何时代都不缺乏有志之士,虽然打遍全世界的几个打字机公司放弃了,但还有不少国人在坚持研发属于自己的打字机。 第一批的汉字打字机设计者沿用了英文打字机的思路,将设计重点放在了最符合人类直觉的所见即所得方面。 他们的做法也很简单,汉字虽然数量上万,但常用字也就那么几千个。 只要字块做小点,打字机做大点,还是能够将其平铺出来的。 顺着这个思路,第一台汉字打字机,也就是舒式打字机出现了。 不过,与其说它是个打字机,不如说是个活字印刷的进阶体。 打字变成了找字,几千个常用字加上一些生僻字平铺在一块巨大的板子上。 手持一个坐标移动的带放大镜功能的手柄,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汉字打字机。 常用的字在中间排列,然后配上一张字表,就可以流畅使用了。 甚至这台机器在世博会上亮过相。 但…… 用是能用,也的确做到了打字的功能。 可是却有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慢! 输入速度过慢,甚至会让它本身的存在都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 打字机的出现就是为了代替手写,提高输入效率。 但如果打字速度还不如手写速度快,那打字机出现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不过好在那个时候有个作家出现了,那就是林语堂先生。 他一直都想搞一个体积小,输入速度快的打字机。 但碍于没钱,所以只能疯狂的写书,将赚来的稿费都投入在打字机的研发上。 于是在三十一年之后,林先生成功研究出了被他命名为“明快”的汉字打字机。 虽然碍于种种原因,这台机器最终未能实现量产,但他曾经在漂亮国为这台机器申请过专利。 而当年李月辰在漂亮国参加山地自行车悬崖速降挑战的时候,有幸看到过这份资料。 这台机器的结构看似简单,有一个大滚筒。 大滚筒周围是六个中滚筒,每个中滚筒周围还有六个小滚筒。 每个小滚筒有八个面,每一面有二十八个字模。 这样算下来,总共有8064个字符。可以完成常用的中文,英文,数字甚至是标点符号的输入。 而这台机器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林先生自创了上下型检字法。 也就是说,你只要知道一个字的左上和右下的结构,就能够将其打出来。 打个比方,要打一个“俗”字。 首先在键盘上按下单人旁的按键,机器背后的滚轮转动,定位到所有单人旁的滚轮上。 然后再按下“口”键,小滚轮继续转动。 最后定位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