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国家。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庆忌都必须要隐忍下来,积蓄国力,最后再出兵,一举吞并楚国,完成长江以南的大一统。 吴国放弃了对周王室、郑国的控制,并不代表庆忌已经不打算称霸。 庆忌是在以退为进,进行战略收缩而已。 随即,庆忌就下了一道诏令,命远在郑国抗击晋军入侵的范蠡、田穰苴率兵返回吴国。 同时,庆忌又以伯噽为使者,备上厚礼,前往晋国洽谈停战之事,订立弭兵之盟。 晋人要称霸,随他去! 不过,要是想进一步南下,染指吴国的城邑土地,庆忌不会惯着他们。 …… 结束朝议的群臣,都各自散去,唯独廷尉伯噽还留在滋德殿。 “伯噽,有事吗?” 庆忌眯着眼睛垂询道。 伯噽现在的任务繁重,要为吴国出使一趟晋国,按理说伯噽应该早早准备,即刻出发的。 现在这欲言又止的模样,分明是有话要说。 见到庆忌发问,伯噽的脸色稍微缓和一下,然后低着头说道:“大王,臣想为大王举荐一个褒贬不一的人才……不,是大才。” “大才?褒贬不一?” 庆忌来了兴致,笑吟吟的道:“不知道你要为寡人举荐的是何许人也?” 在吴国,出人头地的途径较多,除了从稷下学宫被选拔出来的士子,可以到朝中或者地方担任官职。 察举制,也是一种不错的举荐人才的途径。 夏、商、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 到春秋战国时,列国尽皆改革旧有制度,更为了富国强兵,破格任用一些地位低下而才干出众的人。 战国时期出现“军功爵制度”,又兴起“养士“之风,招揽有才干、善言辞的人才,不论出身,为国君、诸侯服务。 到秦朝则以“辟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 但,这些都不是完备的选官制度。 到了汉代,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 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 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