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末位淘汰制(2 / 2)

r>
需要打战的时候再灵活编制,设将军一人指挥。

这种编制,充分体现了武卒的指挥系统在作战中的灵活性,能达到如脑使臂,如臂使手,如手使指一样。

即便是战败,也是可以迅速的组建军阵。

不管各军队士兵是否相识,在这种各级将官存在的情况下,都是可以迅速的组合起来……

跟吴军现在的军制,基本上相差不大。

这些军事基本素质较高的士兵都要进行严格的军事技能训练,包括单兵技艺训练、阵法训练、编队训练以及联络记号训练等。

在训练中,伍子胥和孙武等将领还特别注重发挥军事骨干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一人学成,教成十人。十人学成,教成百人……万人学成,教成三军。

这使全军的素质迅速得到提高。

吴军的战斗力本就不弱,庆忌组建这支“武卒”的目的,只是在于最大限度的将吴国最强的将士集中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而已。

那么,吴国的这三万武卒,是职业军人吗?

是!

不过,他们仍旧是需要承担耕作的任务。

跟一般的军队不同的是,武卒的兵役不再是三年或者五年,而是视年龄、军功爵位而定。

凡十六以上,四十以下,这样的年纪,才能成为武卒,这是硬性条件。

达到四十岁的武卒,就必须要退役。

即,一个十六岁加入到“武卒”的士兵,可以服兵役整整二十四年。

这就已经相当于职业军人了。

吴国的常备军,其实都差不多。

他们并不是脱产的职业军人,在非战时,是需要下地耕作的,只是肩负农事生产的任务,不比那些真正的农民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