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一疏忽成千古恨(1 / 2)

庆忌飘了吗?

飘了!

开始刚愎自用了!

自从吴国出兵伐晋,逐鹿中原以来,可谓是一路顺风顺水,并无多少坎坷。

庆忌顺利的在成周会盟诸侯,成了当之无愧的天下霸主。

这样的成就,就可以使庆忌远超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

试问,天下列国,现在还有谁能与霸主吴国争锋?

没有!

历史上,哪怕是曹操、刘备、孙权这样的枭雄,也会一疏忽成千古恨,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最后饮恨惜败,与自己的皇图霸业失之交臂……

庆忌能不引以为戒吗?

可能,庆忌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飘飘然,开始变得刚愎自用,不可一世。

但,孙武、范蠡等臣子,却是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

这可不是什么好征兆!

孙武幽幽地叹了口气,说道:“大王既然将赵志父视作心腹之患,又为何小觑诸侯?”

“大王,吴国的霸业,适才确立,还未稳固下来,一切皆有可能。”

“臣仍然记得,大王昔日的雄心壮志,是为混一天下疆土,使大国无疆。而今大王只是称雄于天下,使诸侯朝吴,何以这般骄傲,小觑天下英雄?”

“……”

孙武的这一番话,可谓是字字诛心的。

庆忌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态度并不端正,的确已经骄傲自满,开始轻视他人了。

这样的飘飘然,真的是当年那个克己勤免,以壮大吴国为己任的庆忌吗?

不!

不是!

庆忌旋即站起身,朝着孙武行了一礼,说道:“长卿,有你在寡人身边,以正视听,这是寡人的幸运,也是吴国的幸运。”

“昔日寡人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未曾想,寡人差点着了道,几乎使自己的言行不可一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已经成了庆忌的人生格言。

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庆忌能够及时纠正,也是上善之举了。

孙武连忙向庆忌回了一礼,道:“大王,臣只是以为,大王还应该虚心,不可轻易藐视自己的敌人。”

“善。”

庆忌抓着孙武的手,一脸情真意切的表情,说道:“长卿,你真乃是敢言直谏之臣也。”

“若按照你的说法,寡人是否应该防备,赵鞅联合诸侯,一起伐吴?”

闻言,孙武缓声道:“大王的确应该防患于未然。”

庆忌开始端正自己的态度,沉思起来。

防患于未然吗?

如何防?

这是最难的。

毕竟现在敌明我暗,庆忌还不知道,赵鞅那边有什么破局之法。

“长卿,你说……齐侯敢于挥师伐吴否?”

“这……不无可能。”

孙武皱着眉头道:“齐侯已经垂垂老矣,可能活不了几年。这样的人,其实是最危险的。”

“齐侯不满于大王使六家分晋之事,导致齐国无利可图。”

“大王,而今我吴国的精锐大军,尽在中原,若齐军大吴,兵临金陵城下,怕是难度不大。”

“……”

这就是庆忌要防患于未然的地方。

吴国的主力大军,全在中原,庆忌并不担心齐国直接出兵,援救赵氏。

若是齐侯化身为“老六”,上演一波“偷家”的行为,则是庆忌不能容忍的。

所以,庆忌要防的,就是防止齐军南下伐吴,捣破吴国的都城金陵。

现在吴国家大业大,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大国,庆忌没有必要,去冒这个风险。

“金陵城坚固,易守难攻,便是齐国举国之兵伐吴,怕是也难以撼动。然,寡人要防患于未然,还是不应该让吴国本土疏于防备。”

庆忌将目光放在了孙武的身上,沉声道:“长卿,就劳烦你先返回金陵一趟,以备不时之需。”

“若战事爆发,你可为主将!”

“诺!”

孙武当即领命。

庆忌从来都不打无把握之仗。

现在吴国的主力尽在中原,都城金陵的防务空虚,的确是一个问题。

庆忌实在是没有必要,去赌一把,赌齐侯没有那个胆子,去敢于挑战吴国的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