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帝王之功业(1 / 2)

时间进入吴王庆忌二十七年,即公元前487年,农历三月。

原本还在攻打新郑城的魏职,接到自己君父魏侈的严令后,无奈之下,只能率领魏军回援安邑城。

伍子胥于是在条山设伏,大败魏军,斩首四万余,俘虏超过三万人,包括魏职在内,二十多名魏军将领,尽皆被吴军生擒活捉。

得知条山之战的战况,远在新郑的赵韩联军,都有些慌乱。

但,主帅赵鞅还是镇定自若,以更加凶悍的攻势,勐烈进攻新郑城,期望能在吴军赶到之前,攻破郑国的这座都城。

……

吴国西都,咸阳。

在滋德殿内,庆忌坐在陛台之上,下边则是范蠡、孙武、伯噽、孔丘、计然、阳虎、公子鸿、田穰苴、文种、曾点这十个肱股之臣。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储君的太子恒,自始至终都在金陵坐镇,并不会来咸阳。

“二三子,伍子胥在条山取得大胜。尔等以为,下一步,我吴军是驰援新郑好?还是攻破安邑城好?”

庆忌何以有此一问?

在座的大臣,都不由得面面相觑。

曾点进言道:“大王,我吴国此番出兵,是为救郑,自然是直接驰援新郑更为合适。”

“迄今为止,新郑城被三晋联军围攻,已有近两个月。”

“新郑城的形势,及及可危,随时都有被韩赵两国联军攻破的危险。”

“若新郑沦陷,郑国跟亡国便差不多了。”

曾点的此言一出,田穰苴跟着反驳道:“治粟内史此言差矣。”

“大王,臣以为这个时候攻破安邑城,扫平魏国,可致大胜!”

“条山一战,魏国的精锐尽丧,剩下的魏军不过羸弱之师,不堪一战。”

庆忌还没有说话,曾点就哼了一声,笑道:“左司马所言,大缪!”

“灭魏?此事非同小可。”

“我吴国虽是大国,国力雄厚,傲然于天下。”

“然,魏国还算不得弹丸小国,在战前我吴国并未做好灭魏之准备,仓促发兵捣破安邑城,魏国不一定覆灭。”

“因为战后,与魏国同气连枝的韩赵两国,势必帮助魏国复辟。”

“如之奈何?”

要灭魏,对于吴国而言,难度不大。

只是怎么守得住原本属于魏国的城邑土地,那才是最难的事情。

韩赵魏三晋,同气连枝可不是开玩笑的。

吴国最好是一口气荡灭三晋,不给他们反应过来的机会。

如若不然,一旦三晋回过神来,届时又是没完没了的战事。

田穰苴澹澹的道:“治粟内史,我只是说攻破安邑城,扫平魏国,并未说什么灭魏。”

“二者有何区别?”

“区别在于,都城沦陷,不一定亡国。”

田穰苴摇摇头道:“若我吴军能攻破安邑城,再发兵扫荡魏国的城邑,掠其府库钱粮,迁其军民,日后又何惧魏人或三晋的反扑?”

“善。”

庆忌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吴国并没有做好灭魏的准备。

在赵鞅的处心积虑之下,韩赵魏三晋所组成的联盟,很是坚固,不容易被瓦解。

所以吴国非要守住魏地不可,之后所面临的处境,就一定是三晋源源不断的反击。

就算吴国的国力再强,兵力再盛,也架不住这种源源不断的消耗……

“大王。”

曾点苦口婆心的劝说道:“现在新郑城的形势,危如累卵。大王若不发兵相助,恐怕新郑城沦陷,郑国也会覆灭。”

“中原没了郑国,三晋联盟又牢不可破的话,到时候大王欲从长安郡出关伐灭三晋,恐怕不易。”

“请大王三思!”

闻言,庆忌微微一笑道:“曾点,寡人要灭三晋,也不必非要从函谷关出去。”

郑国被灭掉,对于吴国而言,的确是没什么好处。

毕竟,郑国算得上是一个中等强国,被三晋瓜分之后,三晋的国力会更上一层楼。

这不是庆忌愿意看见的。

“范蠡,你有何看法?”

庆忌将目光放到了范蠡的身上。

范蠡想了一下,便道:“大王,臣以为,新郑要救,安邑也要拿下。”

“哦?说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