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四下无人问津,隔墙无耳,蹲在墙角跟庆忌一起啃着肉包子的范蠡便道:“大王,臣有一事不解,不知可否大王相告?” “说。” “这钱庄,若是放贷,贷款者过世,他生前所借的钱,是一笔勾销,还是遗留给家属继承?” “……” 这是一个难题。 不过,难不住作为穿越者的庆忌。 “家属若是愿意继承贷款者生前的财产,之前在钱庄所借的钱,也要一并继承。若是其家属不愿意继承贷款者生前的财产,则是一笔勾销了。” “大王英明。” 庆忌认为,吴国有必要确立一部《继承法》,以免发生相关桉例的时候,判官们都感到棘手,无所适从。 …… 时间进入吴王庆忌三十一年,即公元前483年,正月。 年关一关,计然就得偿所愿,卸任了太宰之位。 左丞相文种,正式成为吴国的新任太宰。 随着计然的辞官归养,吴国朝堂上,三公九卿随之迎来了一番新的人事调动。 太宰文种,负责处理国之大事,协助吴王治理国家,为群臣之首。 国尉孙武、大司马伍子胥,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掌握军权,战时听从吴王的命令,可凭吴王的符节调动军队。 御史大夫范蠡、御史中丞伯噽,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 左丞相孔丘,右丞相邓析,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皆为太宰的助手。 以上是“三公”级别的,接下来则是九卿。 奉常烛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郎中令黑夫,掌管宫殿警卫; 卫尉勾践,掌管宫门警卫; 太仆申息,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廷尉李克,掌管司法审判; 大行令阳虎,掌管外交和民zu事务; 宗正掩余,掌管王族、宗室事务; 治粟内史曾点,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少府被离,掌管专供王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还有大工令干将、大造令鲁班,属于九卿的序列。 其实,庆忌已经琢磨着把三省六部制搬出来了。 因为随着吴国的疆域不断扩大,政务繁巨,朝中所需要的大臣也必须增加,不然行政效率可能有些低下。 不过,就目前来说,吴国朝中推行三公九卿制,还勉强够用。 庆忌打算在自己一统天下之后,再推行三省六部制,以照顾到方方面面的事宜。 对待退休的计然,庆忌还是照顾有加的。 庆忌加封计然为“太师”,享受三公的待遇,岁俸不断,并且还册封计然为“泾阳君’,把泾阳县的田租税全部作为计然的岁俸,相当于计然日后享有一个县的食邑。 但,并不会世袭罔替,等计然过世之后,泾阳县的田租税会收归国有。 这算是庆忌给予计然的一种特权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作为太宰的计然,这几十年来,就被庆忌赐了三千五百户的食邑,其余良田、宅子、庄园、黄金、玉帛等等更是赏赐百千强。 然而,计然却是谢绝了庆忌的这番好意。 “大王,臣可接受太师、泾阳君的封号,但是其余岁俸、食邑,还有泾阳县的田租税,以及黄金玉帛之属,请大王收回成命,臣万死而不敢接受!”. 计然跪了下来,言辞恳切的说道。 “计然,你为何辞而不受?” 庆忌皱了皱眉头。 计然喟然长叹道:“大王,臣虽有功于社稷,但所求者,不为名,也不为利,但愿大吴一统华夏九州,从此结束在这片土地上的战乱!” “而今,臣功成身退,已有生前身后名,幸甚至哉。” “臣的食邑、良田、宅子,还请大王收回去,以为国用。如此,臣便了无遗憾矣!” “……” 计然的这一番话,其高风亮节,让朝堂之上的公卿大夫们,叹服不已。 计然跟已故的季札一样,都是为了吴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并且,他们死后,其家产自动上交了国库,不跟子孙后代留下任何的私产。 他们的子孙后代,若不争气根本活不下去。 当然了,季札、计然的后人都在吴国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