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雁门关外(1 / 3)

这夜,汴梁皇宫,小皇帝在龙榻上彻夜辗转反侧,虽心中兴奋,却也强迫自己入睡。

只盼在睡梦中,有缘见一见神仙的真正面目。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他心心念念的那位“神仙”,此刻却是早已经出了汴梁城,趁着夜色一路北行而去。

毕竟,孟修远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他不仅耗费功力,替赵煦易经伐髓、理气通脉,使其旧疾尽祛,更是留下了一股真气于其体内,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这股融合有清灵之气的北冥真气,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颇为不俗。若放在一般江湖人士身上,足以助其成就一身绝佳武功,于江湖上少有敌手。

赵煦小皇帝不通武学,无法利用这真气,可却也可以凭借这真气一世健康无忧。

更有甚者,由于孟修远真气之中沾染有“莽牯朱蛤”的气息,此时输入赵煦体内,便是其也得了不少好处。

不敢说万毒不侵,但至少绝大多数的慢性毒药都对其不会产生效果,而即便真中了剧毒,真气流转之下,也会自动缓缓解毒。

如此状况之下,即便将来赵煦改革之中得罪了太多大臣,以至于有人想要暗害于他,恐怕也不会容易得手。

再加那《武穆遗书》、《燎原枪法》和《养生诀》,孟修远觉得,只要这小皇帝将来不忘初心、认真治国,想来必能避免那“靖康之耻”的发生。

至此,孟修远自是已经没有再留下去的理由。

东京汴梁虽然繁华迷人眼,却也不值得孟修远耽搁时间、稍作留恋。

辽宋已经开战,边关不知是何状况,他不早些去亲眼看看,便有些放心不下。

月光之下,孟修远化作一道青影,从一望无际的平原之上幽幽飘过,悄无声息。

……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辽宋开战已有月余,战争全面打响。

孟修远想要以一己之力影响战局,自是只能奔着敌人首脑而去。

因而,孟修远在潜入大宋皇宫之时,还特意去找了一番前线传回来的战报文书,才算是对战争的发展有所了解、对接下来行动的有了些头绪。

此次南下攻宋,辽皇帝耶律洪基所图不小,一开战便是兵分三路,齐头进攻,全然不给大宋喘息之机。

其中最先的两路重兵,都是从辽南京直接一路南下,经燕云十六州,欲意以自身骑兵优势,从华北平原长驱直入,直捣中原腹地。

好在宋军同样在那里守有重兵,依托平时所建之“榆塞”和“沽塞”,一时间虽然略有些狼狈,却还是守住了战线,没有叫辽人突破。

所谓榆塞,指的是以榆树林构建的防线,而所谓沽塞,指的是以河流构建的防线。

宋辽虽因为“檀渊之盟”和平已久,但于辽国一直有防备之心。再加少了燕云十六州,北方毫无屏障,所以宋国戒备之下,反倒于这华北平原守备严密,一时叫辽国难以得逞。

辽国同样早便预料到了如此场景,因而大概半月之前,便突地又分出一只数万人的军队,一路向西而行,转而从山西进攻,意欲迂回突破。

而且从近两日传回的战报来看,这一路数万人马,竟是由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亲自率领。显然这耶律洪基是早就打定了主意,要在这西线做些文章。

耶律洪基御驾亲征之下,西路辽军一路势如破竹,据最近一份战报来看,他的部队已经逼近至雁门关下。

三晋之地地形崎岖,不太适合骑兵施展,又有诸多关隘,易守难攻,宋国没想到着辽国会强攻此路,所以于这里留只有几千兵士防守。

面对辽国数万大军之攻击,宋军虽占有地利,却还是力量太过薄弱,。

显然,这雁门关若无及时支援,恐怕便是岌岌可危了。

了解到这些消息,孟修远虽不知道这赵煦小皇帝会怎么应对,可他自己却是已经有了些决定。

……

雁门关在代州之北三十里的雁门险道,距离汴梁有一千五百里的路程。

孟修远一心赶路之下,只用了不足两日。

待他赶至关内附近,已是黄昏之时。从山头向下遥遥望去,却见得其中兵士一个个灰头土脸,许多更是已经身上挂彩,显然战事并不顺利,刚刚吃了败仗。

好在是城关未破,辽军尚未攻入。

雁门关是大宋北边重镇,山西四十余关,以雁门最为雄固关键,一出关外数十里,便是辽国地界。

此关若破,则大宋三晋之地皆是不保。辽军过关后直接南下,则可直捣洛阳,中原之地亦是岌岌可危。

孟修远不敢耽搁,赶忙继续往北而行。

雁门关地形之险,可以体现在名字上。据说是雁儿南游北归,都难以飞越高峰,须从两峰之间穿过,是以称为“雁门”。

不过这般岩石绝壁、崎岖山路,对孟修远来说却直似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