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耐倒是能耐,人可就未必是好人了。” 伍秋阳如此评判孟舒澜道。 柳溪元同袁路之对视一眼,追问道:“这话从何说起?” 伍秋阳瞥一眼场上打得正酣的两人,确认晏清现在没功夫关注这边,伍秋阳才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跟柳溪元八卦:“那小子来我们西疆,那可是目的不纯的很!” 柳溪元与袁路之面面相觑,神色都沉凝了几分,皆是以为自己一不小心探听到了什么内幕,即将要知晓什么皇权贵族的阴谋诡计。 也不怪乎他们会这样想,主要是孟舒澜身为皇帝最宠爱的侄子,皇帝怎么舍得放他去边疆吃苦? 尤其是当时的孟舒澜也不过才十三四岁,又是去战乱最频繁的西疆。 就算是有心让孟舒澜到军中历练,增长见闻,怎么看也还是掌控在皇家手上,相对最为安稳繁华的东疆更为合适吧? 但皇帝就是放孟舒澜去了西疆,还是一去就是四年。 四年里,孟舒澜跟镇西侯一家交好,深得镇西侯信任,倾力栽培,从而在西疆扎下根来。 之后一场大战,虽说西戎人骁勇善战,又人多势众,但镇西侯跟西戎人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怎么可能会轻易中西戎人的圈套? 且最后西戎人奇兵险出,绕西南联防营,过盲森,奇袭塔里尔,视西疆防线于无物! 这,着实可疑! 奇袭而入的西戎兵,将战场分割,逐个击破。若非镇西侯、镇西侯世子等率晏家军拼死相守,西境恐怕早已失守。 而西戎人奇袭的时间点,却又恰好是在孟舒澜离开西疆之时。 虽说他最后带兵来援,救下了晏清,保下了镇西侯最后一条血脉。 但之后,他却也凭着这一点,得了晏清的信任,叫晏清心甘情愿地将西疆帅印交到了他手上。 而皇帝对于西境这次战事的失利,明知有蹊跷,却也没有深究。 若是皇帝深究,说不定早就能发现李定山的不臣之心…… 或者说,皇帝早已知道李定山的不臣之心,甚至是放纵李定山于西戎勾结,打了西疆一个措手不及。 又或者,这一开始就是皇帝的授意,他知晓李定山的野心,所以借着这一点,除掉镇西侯令孟舒澜掌权,又恰好可以嫁祸李定山,驱使晏清与李定山敌对。 可转念一想,晏家虽有功高震主之势,但边境四疆原本就是互为掣肘,皇帝贸然动西疆,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可能引起整个国家的动乱。 这似乎不该是一个皇帝会做出的蠢事。 如今的情况,可以说正是西疆晏家势力垮塌所引致。 西疆守将缺位,虽然有孟舒澜顶着,但各大世家见缝插针,孟舒澜到底不是晏家人,就算他深受镇西侯器重,一些西疆老牌家族,他却也未必能支使得动。 况且,树倒猢狲散。晏家倒台了,总有人心思会变,就算是身为晏家人的晏清接管西疆,情况恐怕也不会比孟舒澜接手好更多。 西疆自顾不暇,自然无法再对南疆李定山进行钳制。也就某种意义上,促成了李定山的这次反叛。 而李定山若不反叛,南疆守卫没有因李定山调兵回京而陷入空虚状态,过余淮县的香漳河上游的蓄洪大坝,也就未必会倒塌。 大坝不毁,水患不存,民乱、灾患皆不会生。 这一环扣一环的江山颓败之势,定然不会是一个皇帝想看见的。 可若说这些都只是偶然,却又未免太过巧合,以至于令人恍若身处迷局之中,偶然得窥一二分真境,却不可知其全貌。 越是深思,越觉得这其中阴谋深重。 如此思量着,原本一些说不通,且违和的部分,好似瞬间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皇帝让孟舒澜前往西疆,定然是有所谋算的。 但他所图为何? 如今这局面又是否在他预料之中,却非他们可能得知的了。 柳溪元与袁路之神色皆沉凝,心头疑云笼罩。 袁路之想起近日自己父亲的一些反常之举,心情便越发沉重,甚至想立刻回家,同自己父亲对质。 他总觉得,父亲应该知晓些什么,但却在隐瞒着。 对于二人沉凝的神色,伍秋阳却是仿若未闻。 有的人,天生就不喜欢多思多想,活在当下,乐在当时。 伍秋阳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八卦兴味正浓的他,并没有注意到柳溪元与袁路之二人骤变的神色,只是自以为是在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