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些逃回去报信的寄生蚁的脚步,整个敌巢终于得知了神使王军团再度出现的情报。
无数正在山谷中觅食的寄生蚁,没有等待后续部队,就自发集结向丘陵逼近。
而丘陵对面的山坡上,石头缝
主角降落到第三军团的指挥官兰博万跟前,向他传达了命令。随后,第三军团有序的脱离了和零星的寄生蚂蚁的接触,迅速回撤。
第三军团的战士们爬过树桩要塞边上的壕沟,壕沟的底部此时已经堆满了木桩中清理出来的恶臭的污泥,和新鲜的蚂蚁粪便。
回到树桩顶部以后,负责驻守的第一军团向第三军团移交了防御,随后第一军团也缩回要塞内部休整。
第三军团的近战小队爬上了城墙平台,远程小队则再在二线待命,他们的身边堆满了从要塞内运出来的陶弹。
一开始只有零星的寄生蚂蚁循着气味来到要塞之下,然后越过壕沟,开始攀爬着近乎垂直的树皮,向上仰攻。
严阵以待的守军轻易就粉碎了少量敌人的试探性攻势。
不过很快,随着闻讯而来的寄生蚂蚁们越聚越多,遭遇攻击的城墙地段也越来越多。
暂时休整的第一军团也从要塞中出来,补上了要塞北边无人防御的城墙。
随着敌人密度的加大,要塞下方聚集了大量的敌军。于是远程部队开始攻击,十二支远程小队按照指挥官的命令,向着不同方向开始抛射陶弹。大部分的火力都集中向了南方敌人来的方向,这里的敌人密度也最大。
无数陶弹造成了寄生蚂蚁们极大的伤亡,尤其是丝线寄生菌损失惨重。
离得远的寄生蚂蚁们搞不懂这从天而降的打击来自何处,开始疯狂的四处逃窜。
由于第一波自发攻击的部队中没有大工蚁,因此在寄生蚂蚁们狂奔乱窜时,也没有一名指挥官来弹负责压。
虽然大部分惊逃的寄生蚂蚁后续又返回了攻击队伍,但是也暂时减缓了要塞防御第一线的压力。
随着敌人越来越多,要塞城墙全线都开始遭受到攻击。好在丝线寄生菌都被困在了壕沟里,仅仅只有寄生蚂蚁爬上了城墙,发动了攻击。
神使王军团的剃刀战术依旧犀利,即便是初次参与大战的第三军团,也能够在战争中熟练运用着在训练中无数次重复的简单动作:第一线牵制-第二线前进-从上而下的刺杀。
无数寄生蚂蚁仅仅爬上了城墙,呆了一两秒钟,就化作一具无头的或脖子被扭断的尸体,又从高高的树桩上跌落回壕沟里面。
不过随着战斗的进行,寄生蚂蚁就像无穷无尽一样从地面上爬上城墙,神使王军团中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伤亡。
这些伤亡相比寄生蚁的惨重损失并不算啥,双方的交换比达到了惊人的一比一百左右。
这种悬殊的交换比并不是双方真实战斗力的体现。如果让一名神使王军团的兵蚁战士与一只寄生兵蚁单挑,那么失败的肯定是神使王军团战士,毕竟寄生蚁力气更大,还有神出鬼没的丝线寄生菌配合。
可作战不是打架,并不比拼个体的武勇。
《孟子·公孙丑下》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兵法·月战》中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指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天时、地利和人和。
就这场神使王军团与寄生蚂蚁的战争而言,天时方面,双方都占不到对方的便宜。
地利方面,原本寄生蚂蚁是占优的。按常理来说,从「东杨城」远道而来的神使王军团是客场作战,运送伤员、补充兵力、运输物资都需要长途跋涉。
郑观应著的《盛世危言·恳荒》说:“千里馈粮,士有饥色,虽有精兵名将,又岂能不饮不食。”就说的是长途作战的客军的劣势。
而现在情况则完全相反了。在神使王军团完成了“一夜城”的奇迹后,就变成了神使王军团可以依托防御坚固、储备充足的要塞来固守,而寄生蚂蚁们反而得四面围攻,由于战线较短,寄生蚁军就发挥不出兵力上的绝对优势。
人和方面,神使王军团也占有绝对优势。
寄生蚂蚁们即便单兵战斗力较强,还有可怕可畏的丝线寄生菌辅助。但是,正如前文所说,作战不是打架,不凭借个人武勇。
神使王军团的组织严密、阵型紧凑、战术得当,这就使得他们的总体战斗力极其可怖。
拿破仑曾经这样评价过法国骑兵与埃及马穆鲁克骑兵:2个马穆鲁克骑兵绝对能打赢3个法国骑兵;100个法国骑兵与100个马穆鲁克骑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骑兵大都能战胜300个马穆鲁克骑兵;1000个法国骑兵总能打败1500个马穆鲁克骑兵。
说的就是阵型、战术能够压制个人的武勇的道理。
所以,天时、地利和人和中,占据了两项优势的神使王军团,才能在要塞防御战中取得如此惊